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这个春假,人民大学“方大公益”团队行走“边境幸福村”!

发布日期:2024-05-06    

4月27日至5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方大公益”师生调研实践团走进祖国西南边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大国边疆”调研和脱贫攻坚史(暨832工程)访谈,走访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兴边富民、民族团结示范村镇,调研当地示范企业和特色产业,走入口岸、边境联防所、边防连队,用脚步丈量祖国的边境线,用眼睛发现边陲的脱贫史,用耳朵倾听人民的心声,用内心感应时代的脉搏。

1

滇缅共筑繁荣门 口岸升级促发展

4月27日上午,调研团来到勐海县打洛口岸。打洛口岸与缅甸接壤,距缅甸景栋仅80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章洛主任向团队详细介绍了打洛口岸的当前情况和未来规划。

调研团队在勐海县打洛口岸合影

作为中缅边境的关键通道,打洛口岸凸显了其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一直以来它不仅保障了两国间基本物资的供应,更是跨国合作与物资流通的重要纽带。在考察中调研团队了解到,尽管打洛口岸有着地理位置等诸多天然优势,但边境贸易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落后于其规划水平,口岸附近劳动力相对短缺,货物流通量较少。目前,口岸针对如何平衡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尽快恢复边境的贸易经济等在不断努力,采取了拓展通关检测口从而提高出入境手续办理效率、合理化跨境办理手续流程、打造智慧化口岸、搭建边民互市二级市场平台等措施,为边境招商引资提供更加优良的环境。


2

勐满口岸展新姿,区域繁荣共向前

4月29日,调研团队抵达勐腊县勐满口岸。勐满口岸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这一口岸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离老挝勐新县仅13公里,与老挝班相果码头和泰国清盛港分别相距约90公里和200公里,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关键交通枢纽。

调研团在勐满口岸的界碑处合影

自2024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勐满公路口岸对外开放以来,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口岸的开放不仅促进了中国与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更为中老两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勐满口岸,中国的商品能够顺利进入东南亚市场,同时,东南亚的优质产品也能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勐满口岸作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其开放不仅促进了经贸往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维护边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入,勐满口岸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3

水路助兴勐龙,口岸惠及中泰

4月30日,调研团队抵达了景洪市勐龙口岸经济区,近距离观察了经济区的货物通道、查验货场、边民互市以及日常运作。勐龙通道作为云南省通往泰国最近的水、陆双向通道,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景洪市致力于提升口岸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推动了口岸经济的快速发展。据介绍,景洪市口岸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在2023年1—9月分别实现了显著增长,活跃外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勐龙口岸经济区的建设正有序推进,规划面积达3平方公里,涵盖了多个产业功能区和项目。目前,该区域已经建成了海关查验货场、边民互市场等关键基础设施,并完成了重要道路建设。除此之外,勐龙通道的药材进口范围广泛,近年来进口中药材品类超过20个,为云南省中药材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货源。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推进,勐龙通道及口岸经济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调研团在参观勐龙口岸经济区

1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多领域协同发展

4月28日下午,调研团对勐腊县脱贫攻坚亲历者进行访谈。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蔡宇涵采访勐腊县副县长岩温扁。岩温扁介绍,勐腊县脱贫攻坚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点:一是充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政策,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二是高速公路的全覆盖为本县产品的“走出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三是边境幸福村的建设使整个县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四是三产融合极大的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五是以橡胶和热带水果为主的产业专班建设得到了显著的成果;六是口岸不断开放,中老边境的边民互市不断促进着跨国的商贸往来;七是当地将“三园建设”逐步向特色的“四园建设”发展。

调研团队在勐腊县政府采访副县长岩温扁

2

反季蔬菜结出致富果

“老庚”赶摆开出幸福花

4月29日上午,调研团队到达勐腊县勐满镇勐满村曼烈村小组,在勐满村委会书记岩腊么龙的带领下进行了参访调研,并对曼烈村小组组长岩书进行了访谈。据岩腊么龙介绍,除传统橡胶产业外,该村近年来通过引进外地投资、种植冬季反季节蔬菜,带领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该村地处热带,气候温热、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具备反季蔬菜种植的良好条件,外地企业入驻则为该村带来了进行反季种植的资金、技术与市场支持。同时,该村还利用沪滇协作项目资金建成果蔬冷库,满足了冬季作物销售前的储藏和保鲜需要。该村采取“公司+村委会+村民小组+村民”的经营模式种植反季蔬菜,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共同致富。

调研团队在勐腊县勐满镇勐满村曼烈村小组

3

党建引领建设绿美村庄

多元发展拓宽增收渠道

4月30日下午,调研团队到达景洪市勐龙镇曼栋村曼费村小组,并对曼栋村党总支副书记岩罕燕进行访谈。曼栋村贯彻党建引领,坚持项目资金支持和村民内生动力两手抓,推动建设和谐美丽的边境幸福村。据岩罕燕介绍,曼栋村组织党员干部带领全村各户村民代表前往先进示范村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营造“他们过得好,我也不能差”的比学赶超氛围,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打造一屋一风景的乡村美丽品牌,让“小家美”促进“村寨美”。曼栋村统筹利用村组资源,积极推动产业振兴,引导村民参与边民互市贸易,组织边贸互助组,帮助村民实现多元发展,不断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调研团队在景洪市勐龙镇曼栋村曼费村小组

1

智能转型创发展 服务社会有力量

4月28日上午,调研团走入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其母公司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大益茶厂作为普洱茶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服务社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公司悠久的制茶历史使其在普洱茶的调配与发酵技术上一直走在业界的前沿,是市场上口味选择最多、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公司通过智能转型战略,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营销,一直努力承担着普洱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任务,巩固其在普洱茶行业的领导地位。同时,大益茶为首的勐海各大茶业企业也非常关注和参与边疆地区的建设与发展:他们投入大量资源培训茶农,投资茶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稳定茶农收入,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贡献力量。

调研团在大益集团的足迹厅

2

服务中老铁路建设 推动货运公转铁

4月29日上午,调研团到达勐腊容惠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承担了勐腊工业园区配套物流设施建设项目,服务于中老铁路建设的需求,承担的是货运公路转铁路的业务,包括物流的中转、装卸、仓储、配送一条龙服务。该项目持续吸纳农村就业,每年将利润分红给相关村委会,助力勐腊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调研团队实地调研勐腊县容惠商贸有限公司

3

打造农业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4月29日下午,调研团来到勐捧镇冷链物流中心。中心集仓储、冷链、物流、深加工为一体,是乡村振兴、富农增收的重要战场,坚持稳定增收与特色农业规模发展双推进。同时减少农产品销售环节,从而促进全镇农业种植规模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发展,努力发挥“头雁”效应,实现富民兴边。

调研团在勐捧镇正丰园冷链物流中心

4

“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融合

林下经济助力发展

随后,调研团到达田野橡胶有限责任公司。田野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以天然橡胶加工为主,目前每天橡胶加工量可达500吨。该公司也一直致力于发展多元化产业,采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策略,和中科院植物园合作共建了“橡胶林下经济”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发明了干季割胶方法,延长橡胶树割胶期,帮助农民增收、推动产业兴旺。该公司发展至今,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等称号,不断加强橡胶种植和加工,为兴边富民做出巨大贡献。

调研团队实地调研西双版纳田野天然橡胶有限公司

5

坚持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打造康养名城

4月30日上午,调研团到达科盛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了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江旅·观澜养心湾”建设项目。该先行区在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先行区旨在发展高端化、智慧化的养老产业和服务。推动打造以康养旅游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名城,推广傣医傣药疗法,传承独具民族特色的傣医药学,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人大校友张逢林董事长与调研团展开座谈

1

勐泐回望,历史帆影

在调研的最后,调研团来到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深入探寻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博物馆的展览引领大家回到遥远的澜沧江畔,那里是西双版纳文明的摇篮。考古发现表明,西双版纳早在22000年前便有人类活动,百越等族群迁徙至此,推动了区域发展。古代西双版纳历经“莫米召”至“米淌”三个社会形态,见证了从原始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宋绍兴三十年,傣族首领帕雅真建立统一政权,开启了“车里”时代。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实施土司制度,为西双版纳的稳定奠定了基础。然而,近代的西双版纳也经历了战争的考验,最终在人民解放军和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族团结之花绚烂绽放。西双版纳的农耕文化独具特色,傣族水田耕作与其他民族的山地耕作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的农业风貌。此外,西双版纳的建筑和服饰文化也各具特色,色彩斑斓的服饰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彰显了各民族的文化魅力。

调研团队在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参观学习

2

民族风情,和睦颂歌

在云南省边境线上的勐海县,有一个名叫曼拉的脱贫村,这里繁花似锦、四季如春。随着“美丽乡村”项目的落地,整个村庄仿佛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曾经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杂乱的民居也变得井然有序。令人敬佩的是,村民们纷纷拆除了自家的围墙,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互联互通的乡间小径。岩坎叫便是这一变化的积极推动者之一。他深知,拆除围墙不仅能让村庄变得更加开阔通透,更能增进邻里间的感情,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灿烂。

岩坎叫不仅是曼拉村的模范居民,更是一位开明的父亲。他的女儿与一位汉族青年在景洪市打工时相识相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面对传统的婚姻观念,岩坎叫没有固执已见,而是选择了理解和支持。他坚信,爱情无关民族,婚姻更是两个家庭的事。在他的鼓励下,女儿与汉族青年喜结连理成为曼拉村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

谈到未来,岩坎叫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希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企业走进曼拉村,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他梦想着,村里的民宿能够形成规模,产业化发展,让曼拉村的美景和独特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这样,不仅村民们的收入能够增加,村庄的知名度也会进一步提升,成为民族团结和多村振兴的典范。

岩坎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的真谛。在岩坎叫和众多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曼拉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民族团结之花也会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调研团成员访谈曼拉村村民岩坎叫


调研感悟

娜扎开提·玉素甫

新闻学院本科生

从前的我一直对于“民族自治州”的概念没有什么清晰的认知,哪怕我从小生长于蒙古自治州。直到这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调研行结束,我才认识到同为民族自治州,但是它们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成就竟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别。

版纳是一个将其民族特色发挥到极致的地方。它的特色地理位置,特色民族结构,特色生态环境,都为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很大红利。在“从何发展? 为何发展? 如何发展? 发展至何处?”这课题上,版纳为祖国交上了一份特别的答卷。希望我的故乡巴州也能像版纳一样,越来越好!

张瑀晴

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在西双版纳调研的五天,我切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影响,感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发生的改变,感受到了少数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那心中充满强烈的民族团结精神,感受到了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坚决拥护。这次调研也让我对青年该在何处使力来为国家做贡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不仅要在“读万卷书”上体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要在“行万里路”上展现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强,在继往开来上助力新时代的创新创造!

郭畅

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

来到云南,走在边境线上,走入民族团结示范村里,与边防人员和一线脱贫工作者进行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为国为公的品质,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版纳边境村的发展是党和扶贫干部、边境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版纳人民脸上幸福的笑容,边境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示范产业的创新发展都在印证我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兴边富民成果之显著。此次调研,我明白了实践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认识真正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任彦杰

哲学院本科生

在西双版纳的三县市中,勐海和勐腊都是原国家级贫困县。此行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正是那些曾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帕亮二队掏出十几万家当“试水”,带领村民种植火龙果增收致富的马书记;曼恩村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寨心拆围墙,带领村民建设边境幸福村的岩书记;勐腊县巧用智慧劝服村民同意搬迁改造的岩县长……我感动于他们分享的真实故事,亦敬佩于他们丰富的基层治理智慧。他们心中跳跃着一颗“公”心,他们正是值得我们学习追求的真正的“先锋闯将”。

杨连博

商学院本科生

在西双版纳的边境村调研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在边疆地区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对当地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体现了兴边富民的成效。与村民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他们对党的深情厚意,他们的生活巨变得益于党的领导,这种感激之情是边疆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边疆的繁荣是国家昌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学生,我将以此为动力,为边疆发展和民族团结尽自己的一份力。

张文杰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

这次西双版纳之行,我们行走在曾经的贫困村,聆听脱贫一线干部和群众的故事,真切感受脱贫攻坚之艰难,脱贫成就之不易。我感到,脱贫攻坚是一场深刻的人的革命,不仅指向物质条件的改善,更与人精神世界的提升和跃迁相关。物质生活和内生动力的紧密结合永远在路上。我感到,各民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向着脱贫致富的目标鼓足干劲,并肩向前,党的旗帜飘扬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一位傣族脱贫户对我说:“没有党的领导,哪里有现在的好日子!”我深以为然!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