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人大人从军记|周晓辉:大三那年 我去当兵

发布日期:2020-04-24    

军营是个好地方,值得我们以青春之名去奋斗。

——周晓辉

人物简介

周晓辉

新闻学院2009级本科生、2015级硕士研究生、2017级博士研究生。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服役于武警黑龙江省总队。2013年8月参加黑龙江流域抗洪抢险任务,荣立三等功。退伍后创办微信公号“一号哨位”,粉丝超过600万,出版从军文集《我还青春一次远征——一个大学生士兵的军旅日记》。曾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北京市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荣誉称号。

熟悉而陌生的“哨位君”

有一个叫做“一号哨位”的公众号时常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带着浓浓的军旅风,带着军人的冷峻和温情,为我们讲述军旅故事。很多人因为它走进军营,它也陪伴了很多人的军旅时光。它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一号哨位,为你站岗”。这个在公众号背后每天站岗的“哨位君”,就是中国人民大学2009级本科生周晓辉,现在他是新闻学院2017级的博士研究生。本科的时候,他也曾为人生的意义迷茫过,也曾为青春的烦恼忧愁过。但是在大三那年,一个看似偶然的想法——参军入伍,给他随后的人生带来了一段与众不同的精彩,让他在别处找寻到了生活的答案。今天,“人大人从军记”就带你一起走进“哨位君”周晓辉的故事。

携笔从戎:在别处找寻生活的答案

(厚厚的一摞日记本,承载着周晓辉成长的记忆)

和许多男孩一样,大三时周晓辉之所以会选择参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中一直有一个军人梦。一方面是受到了军旅影视剧的影响,一方面是家里有很多亲戚都曾是军人。对于周晓辉来说,参军入伍不仅仅是一次实现梦想的难得机会,更是他寻找到的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大三的他面临大部分专业课已经修完,而他发现在还没有找到大学的意义,于是他陷入了一种迷茫与无所适从之中。所以,当征兵的消息传来时,周晓辉决定投身军营,换一种生活方式。“所谓生活在别处,也许能找到一种答案”,大三那年,正是这样的想法让这个曾经迷茫的青年学生穿上了军装,推开了通往别样人生的大门。

在报名参军的过程中,他还经历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打定主意要参军后,周晓辉叫上了两个同样有参军想法的好朋友进行了一次夜谈。“当时就在品园一号楼,在四楼到五楼的楼梯之间,我们聊到将近三点钟。我说我们三个人到了部队以后,要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我去东北,你去西北,他去西南,我们要互相写信,交流自己在军队里的见闻。结果第二天报名参军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去了”。讲起八年多前这段有趣的回忆,周晓辉不禁笑了起来。2011年12月13日早晨7:00,满怀着期望与憧憬,带着心中对诗意与浪漫的追求,周晓辉坐上了通往军营的列车,离开了尚在睡梦之中的人大校园,开始了自己漫长而充满未知的远征。

军营岁月:不一样的心灵远征

 

 

(新兵连留影)

初入军营的周晓辉很快发现,军营生活远比自己想象的丰富多面。“参军前我们所知军旅生活其实是一种蒙太奇般的展现,影视剧中一个镜头的切换就省略了许多军旅生活的细节。”真实的军旅生活是一个每分每秒都要经历的长镜头,拿站军姿这件很小的事情来说,看着板正、威严、帅气,仿佛很轻松。然而,当周晓辉第一次以标准的军姿结结实实地站了一个小时之后,浑身的疼痛与僵硬就让有些吃不消。周晓辉服役的部队位于寒冷的祖国北疆——黑龙江。初到军营的时候正好是冬天,室外的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多度,他还不适应这样的环境,没几天就发了高烧。周晓辉计算了一下温差,室外温度零下30℃,他高烧烧到39.3℃,温差将近70℃,他说“这就是所谓的淬火成刚”,日复一日,他收获了身体与意志的双重磨砺。

在周晓辉看来,军营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拿出青春的某一个时段加入这支前赴后继、无坚不摧的队伍,成为一名军人,为之奋斗着,并因此快乐着。他曾经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夜里站岗,军大衣、棉帽子、防寒面罩把身体裹得严严实实,但气息能到达的位置还是会布满白霜。他曾经参加过抗洪抢险,与无情的的洪水英勇搏斗,只为守人民生命安全,护你我山河皆安。这是他一个人的故事,也是无数个和他一样年轻、热血的军人的故事。在部队,不仅能获得血性和勇气,也能塑造身体和灵魂的棱角。成为一名战士,不止是为国之利刃增添锋芒,也是一次自我的打磨和重生。

如果说艰苦的训练更多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那么军队里严格的纪律,带给周晓辉的则是心志的磨练。起初,各种纪律的限制也让他感到十分“不自由”,例如上厕所打报告的规定,不仅去的时候要报告,回来也要报告。有一次,周晓辉回来的时候忘记打报告,受到了班长的批评。后来回忆起这些时,周晓辉坦言,这看起来确实是一种不自由,但在这种不自由中寻找到另一种自由,这种自由便发自于内心了。在这样极度规律的生活下,人与人之间最为质朴的感情愈发凸显。“这个时候就不要有作为大学生的心理包袱,大家都是战友,要打成一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周晓辉交到了一批难得的知心朋友,每天训练结束后和战友聊聊天,听一听来自天南海北的故事,让他体会到了在校园里难以获得的那种快乐。军营的生活对于走出校园,远赴他乡的周晓辉来说,不仅仅是一次身体的磨练,更是一次褪去稚嫩、抛却偏见、回归真实的心灵远征。

退伍归来:用另一种方式“为你站岗”

2013年11月25日,周晓辉坐上了回京的火车,告别了生活了两年的军营和曾经一起训练、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回到学校后,他开始整理自己满载着军旅回忆的行囊。当翻开日记本的时候,他猛然间发现,原来自己两年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忠实地记录在了日记本里,厚厚一沓,一共七本。于是,周晓辉萌生了出一本书的想法。他将这两年的日记进行了精心的整理与修订,并联系了出版社。几经辗转之后,2015年,《我还青春一次远征——一个大学生的军旅日记》正式出版,在大学生、青年军人和退役士兵之中热销,唤起了大家共同的军旅记忆。谈到出书的事情,周晓辉坦言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写一本书之类的事情,“写日记是一个化解训练之苦的方式,后来有一天我翻开日记一看,还挺有逻辑的,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是一部不那么精致的个人史”,他没想一出版,竟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共鸣。

至于创办“一号哨位”的公众号,也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2013年,退伍归来的周晓辉在北京站刚下火车,他说迎接他的朋友们不是先给他一个拥抱,而是纷纷用手机拍了他背着背包戴着大红花的样子发到了朋友圈。这让在军营里生活了两年的周晓辉第一次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改变,而那时候他还没有摸过智能手机。随后在学校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新闻学院的老师建议他注册一个公众号,借助自媒体把自己写的故事传播得更远。于是,在2014年8月31日,“一号哨位”正式建立起来,截止现在,在全网有600多万粉丝,点击量超过10亿。退伍之后的周晓辉,将“一号哨位”作为自己军旅生活的延长线,每天在那里以“哨位君”的的身份分享军营里的故事,传递着原汁原味儿的军旅文化,即使离开了部队,也要为它继续站岗。

 

 

(《我还青春一次远征——一个大学生的军旅日记》)

正是参军的选择,使得当初那个有些迷茫的大三学生成了今天能带给更多人陪伴与感动的“哨位君”。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觉得自己可能是最适合做这件事情的人。我在部队里经历了比较多的岗位,对军营充分了解。同时又是新闻专业的,会写点东西,又做过部队里的新闻报道员,更重要的是自己有那样一份情怀,想要把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正是凭着这样一份独特的经历与情怀,抱着为大家“做点实事”的想法,周晓辉一步步将“一号哨位”打造成了一个青年军人与大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2019年“八一”节前夕,周晓辉被军队和地方多部门联合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是401位受表彰者中的唯一一位在校大学生,并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

(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

初心不改:有担当、有温度的战疫人

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周晓辉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奔走,一号哨位联合黄埔一号V军校资讯、邯郸退役军人创业园各自采购筹集到10000个口罩,将这些宝贵的资源送到了最需要的地方,陆续向湖北地区70多个单位邮寄口罩3万个,将温暖与爱心送到了抗击疫情的前线。

危难之中有担当,大疫面前显真情。退役归来的“哨位君”脱下的是军装,留住的是那份军人的责任与担当,是那份赤子的热心与温情。

寄语新兵:

军营是个好地方,值得以青春之名去奋斗

 

 

 

(作为学生代表在中国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上发言)

“我深深地觉得,军营是个好地方,值得我们以青春之名去奋斗。”周晓辉说,当回顾军旅时光的时候,那些吃过的苦都成了自己的勋章,那些走过的路都成了自己的财富。在最美好的年纪,我们要考虑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而军营值得我们付出青春。引用《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那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事情,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去军营,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去军营,塑造一颗坚韧的心灵;

去军营,享受一段无悔的青春!

2020年征兵已经开始,参军报国,无上光荣。愿大家能够“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征兵信息咨询可添加qq号1819094509(名称:人大征兵咨询)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