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面前,人大辅导员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奋战在校园疫情防控一线。他们为守护学子们的身心健康尽己所能,齐心战“疫”,交出了一份份感人的精彩答卷。
近期,学工部陆续推出人大辅导员的战“疫”故事,今天请一起来关注骨干计划成员高廷璧、胡明路和李桢。
高廷璧
学工系统骨干计划四期成员
党委学生工作部思想教育科干部

防疫工作感言:身在疫区,我亲眼见证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支援湖北,无数家乡人义无反顾勇敢逆行,我坚定地相信:这场战“疫”我们一定行,我们一定赢!作为一名学工人,一名党员,我要尽己所能,无论是在本职工作还是志愿服务上,都用心用情,以人大人的勇气和担当,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献出微薄之力。寒冬已去,让我们一起携手奋进共迎春天!
疫情期间,身处湖北疫区的高廷璧迫切想为战“疫”贡献自身力量,一方面他奋战在学校疫情防控阻击战舆论宣传工作的一线,另一方面又以党员的身份在家乡成为一名联防联控青年志愿者。
用科学消弭焦虑,担任“九思微课”制作团队具体工作牵头人。“九思微课”由学生工作部出品,旨在为受众传递知识、点亮思想,在疫情期间帮助大家疏导情绪、坚定信心、坚强战“疫”。作为“九思微课”制作团队具体工作牵头人,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呈现效果,高廷璧都带领团队不断反思打磨,持续努力提升微课质量,力争带给同学们更好的线上听课体验。目前“九思微课”已推出四期,内容涵盖疫情防控期间的焦虑情绪管理、压力缓解、信息沟通、心理状态调整等诸多实用技巧,受到同学们喜爱欢迎。
用号角振奋精神,负责学工部微信公众号运营。疫情发生后,学生工作部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宣传团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策划选题、撰写稿件,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树立信心、凝聚力量。高廷璧在团队中担任了重要工作,他参与内容制作,并负责微信美编,每天都和宣传团队其他老师们一起,在文章选题、内容制作上花心思下工夫。目前学工部微信公众号共发出防疫相关推送54篇,点击总量超过13万次,为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部分由高廷璧负责的微信推送截图
用行动支援家乡,加入襄阳市联防联控青年志愿者队伍。除了本职工作,身处湖北疫区的他也迫切地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一方面自觉进行党员“双报到”,自2月下旬到3月中旬工作结束,每天开展社区居民体温排查工作不间断;一方面与共青团襄阳市委取得联系,参与相关线上宣传工作。前不久,由其撰写的《铁打的襄阳城,铁打的襄阳人》一文经团市委宣传部报送,被《襄阳日报》选用并刊发在汉江网上,在做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舆论引导工作上贡献了人大人的力量。

高廷璧撰写的《铁打的襄阳城,铁打的襄阳人》一文被《襄阳日报》选用并刊发在汉江网上

高廷璧获评“襄阳市共抗新冠优秀联防联控青年志愿者”
胡明路
学工系统骨干计划五期成员
外国语学院专职辅导员

防疫工作感言:作为学工辅导员,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关心学生,做他们的平安守护者,用力用心用情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疫情发生后,作为外国语学院的专职辅导员,胡明路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打折扣地执行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及时掌握动态、及时了解诉求、及时解决困难,打通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尽职尽责,以最严的标准筑牢疫情信息网络。根据学院工作部署安排,胡明路每日认真核查、汇总、统计,并向学院、学校汇报全院800多名学生的信息,同时及时向学生传达学校各项管理规定,疫情发生以来从未休息过一天。两个多月来,在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依托学院高效连通网络,做到了统计信息全员覆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作台账每日更新。
守护相伴,以最真的情怀为学生解决困难。胡明路与学院其他老师一起,全面摸排在鄂学生情况,对学院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针对性帮扶,为有需要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并及时关注留校、在其他省份等不同学生群体的切身需求,为校外学生办理物品代领手续。在学院决定将一批校友捐赠的口罩提供给在鄂师生使用后,胡明路迅速登记汇总申领口罩学生信息并及时联系值班老师帮忙邮寄,始终和同学们心连心、共战疫。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霞、院长郭英剑给留校学生送去口罩

外国语学院在鄂学生收到学院邮寄的口罩,发朋友圈表达感激的心情
倾心相伴,以最实的举措服务外院学子。基于外国语学院出国留学学生数量多、去向广的特点,胡明路及时关注各国疫情发展形势,并建立与在国外学生的日常联络机制。近日,部分学生结束访学行程,申请回国,她细致负责地为他们办理审批手续。当学生在回国返家路上遇到困难和特殊情况时,她第一时间向学院报告并妥善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学生顺利回家。在学生回国后的隔离期间,胡明路每天联系学生,汇总他们的体温状况,直至隔离期满。得知学院一名学生在回国时曾与一确诊病例同乘一班飞机后,她更是格外关注,每日关心其健康状况。目前这名同学已结束隔离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并肩作战,以最暖的话语讲好抗“疫”故事。胡明路与学院老师一起,策划了系列微信《并肩战“疫”|外院学子在行动》。对疫情期间在社区进行志愿服务的同学进行采访报道,号召同学们为防“疫”贡献力量。目前学院有24位社区服务志愿者,共推出4期系列推送,讲述了19位志愿者的故事。

外国语学院推出系列微信《并肩战“疫”|外院学子在行动》
她想对同学们说:“战‘疫’场上没有旁观者。在与疫情斗争的实际行动中,相信每位人大人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同学们听从学校安排,在家做好防护,就是对战‘疫’最大的支持。”
李桢
学工系统骨干计划五期成员
社会与人口学院专职辅导员

防疫工作感言:疫情来的十分突然,但我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联系到每一位同学,给他们送去学院的关怀。同时我也相信各位同学一定能携起手来,守得云开见月明。
李桢作为社会与人口学院的专职辅导员,积极落实学校防控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激励学生励志勤学,以实际行动践行辅导员的初心使命。
信息收集要落实,哪位都不能落下。他配合学校和学院疫情防控工作,在学院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组的领导下,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构建学院疫情防控“9+3”立体防护网。社会与人口学院建立了日报制度,他负责每日从班长处收集、核对、整理学院所有同学的位置和健康信息,确保全方位无盲区及时准确关照到每位学生,为学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同学反馈要跟进,哪个都不能小看。疫情发生以来,他多次收到同学们关于学习、生活、毕业、就业等方方面面的疑问。他知道这些问题背后是一颗颗焦虑的心,为了缓解同学们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安心防疫,他一一耐心解答同学们的困惑,并注重后续跟进,确保每位同学在疫情期间的问题都得到妥善回复。针对同学们的共性疑问,他组织社人live公众号推出《共同抗疫,我们在行动》系列漫画,进一步指导同学们科学防护、积极应对、同心抗“疫”,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

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抗疫,我们在行动》系列漫画部分微信推送截图
疫情学习两手抓,哪边都不能耽误。疫情虽然阻挡了同学们返京返校的脚步,但是却并未拦住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他在学校的指导下,于3月5日起组织同学们参与“在经历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使同学们得以通过各位教授的讲述,学习从不同学科专业视角解读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学院同学积极响应,并纷纷发表感想,每每看到同学们反馈的所思所想,特别是看到同学们在思想上的进步,都令他十分欣慰。

社会与人口学院团委组织疫情防控主题学习活动
人大辅导员们时刻牵挂着同学们的健康、生活、学业和心理,人人做好安全防疫,如此方不负他们的守护。
相信等待会迎来最好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