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2019年光华思源工程六校暑期实践分享交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发布日期:2019-12-17    

12月15日下午,“与祖国一路同行:青年的使命与担当”2019年光华思源工程六校暑期实践分享交流会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出席此次活动并致辞,思源计划创始人之一、六校思源导师召集人王熙,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永庚公益基金代表刘潇骁、王灿、徐沈怡,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导师杨得志、董震,吉林大学校友导师张学智,复旦大学校友导师洪志、林志成,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思源计划师生代表共聚一堂,回顾六校思源暑期实践成果。

杜鹏副校长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我校与光华科技基金会合作设立“求是思源”计划七年来,为优秀的人大学子搭建起了成长发展的平台,六校思源学子亦身体力行,不断践行时代精神与责任。他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和“思源”计划的合作协同,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和输送人才。

暑期实践整体汇报

六校学生代表分别汇报了各自的暑期实践进展和收获感悟。在陕西华阴、湖南安化、宁夏红寺堡、重庆巫溪、四川达州等欠发达地区,六校思源人肩负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开展暑期支教与调研活动,了解扶贫现状,感受祖国中西部崛起的力量。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六校思源人在实践中感受地区的发展,在思考中加深对“家国情怀”的认识,感受中国现代科技与艺术文化的结合,领悟东南沿海立本开拓的创新力量。在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六校思源人远赴海外,学习各国文化,开拓国际视野,感受跨文化和全球发展的时代力量,学习如何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主题分享

六校学生代表就“与祖国一路同行: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结合自己的调研实践,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他们从扶贫发展、易地搬迁,个人情怀、养老模式、人才管理、国家力量和民族未来等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展现了思源人对祖国发展问题深入的思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校友导师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导师杨得志、董震,吉林大学校友导师张学智,复旦大学校友导师洪志、林志成分别对同学们的展示做点评。他们客观评价了学员们的优点和不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践行“受助、自助、助人”的思源精神,充分发挥每个思源人的光和热。

王熙学长总结发言

最后,王熙学长作总结发言。他从三个“想不到”入手,讲述他和思源的故事。他联系学员们暑期实践的经历以及当今时势,结合古希腊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将“仰望星空,我思故我在”“脚踏实地,我在故我行”“三助思源,我行故我望”三句话赠予思源学员。他强调了“受助”“自助”“助人”三者的内在逻辑和关系,勉励学员们要牢记思源精神,并向思源学员和光华思源工程未来的发展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此次活动还在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设置了四个分会场。思源计划校友导师、师生代表在各分会场参加此次活动。

“光华思源工程”是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设立的“永庚公益基金”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面向全国一流大学,进行优秀大学生的培养工程(精英培养计划)。六校思源计划分别为清华大学的“饮水思源”、中国人民大学的“求是思源”、吉林大学的“求实思源”、复旦大学的“卓越思源”、厦门大学的“自强思源”、中山大学的“逸仙思源”。“思源计划”秉承“受助、自助、助人”的价值观,培养学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成长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骨干人才。

本次交流会为六校暑期实践的分享搭建了平台,六校思源人进一步分享各自的经验与心得,回顾思源精神,传达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深化治学报国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