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率“大国边疆”师生实践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防城港市等地调研。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维平会见张东刚一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自治区团区委书记蒙启鹏、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廖葵,防城港市委副书记陈荣茂、团区委副书记荣丽伟等参加相关活动。
走访“陆海第一线”
致敬“国门第一连”
参观“壮族第一馆”
调研“临界第一校”
五彩八桂心连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邕江之畔,是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单位、中国-东盟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观看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对歌等民族文化活动展示,了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情况。
实践团师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详细了解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多彩文化,认真学习一件件珍贵馆藏代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深刻理解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张东刚、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陶少艺等与学生代表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大国边疆”育人工程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揭牌。双方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开展校馆合作,共同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广西经验”,携手培育新时代民族团结事业的“先锋闯将”。
京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唯一一个海洋民族,主要分布在防城港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等“京族三岛”上。东兴市京族博物馆就是一座收藏、保护、展示京族文化遗产的专题性民族博物馆,是走近京族生活、了解京族文化的一部鲜活教科书。
师生实践团步入展厅,详细了解京族人民从因海而贫到向海而兴的历史发展,调研民族服饰、居住环境、生活礼俗等情况,京族朋友们还热情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独弦琴艺术,让实践团感受到京族人民蒸蒸日上的美丽新生活。
调研期间,实践团师生还在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等地走访。
山海相连碑矗立 戍守边关歌声扬
在中越界河北仑河入海口,群山绵绵与沧海茫茫交相辉映,“大清国一号界碑”就矗立在这海陆交界的竹山港旧码头旁。以史鉴今,它是祖国母亲曾经历经沧桑的象征,凝聚着寸土不让的爱国英魂,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点位。实践团师生共同思忆那段屈辱中抗争的历史,更加深刻理解了守边固防的重要意义。
界碑不远处,就是广西沿边公路起点纪念坛。这是连接新疆喀纳斯和广西东兴的219国道的起点。这条国道不仅成为了边境线上的国防路、致富路,更在广西架构了一幅“青山、绿水、山村、人家、 界碑”的中越山水长廊。
一旁的山海相连地标广场矗立着高35米的雕塑。这里与越南隔海相望,雕塑外观红蓝相间,寓意山海相连。雕塑的纽带部分寓意中越两国人民两手相握,世代友好,友谊长青。与此同时,雕塑外形也像一把利剑,寓意着如果有敌人觊觎侵犯中国,我们也将亮出利剑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走出广场,实践团师生首先来到了驻守在此的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巡逻艇队。站在艇队码头,穿过浮雕墙,登上观察楼,艇队官兵介绍守边巡海的基本情况。宽阔的水面上,执行任务的巡逻艇破浪疾驰,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尾迹。远处北仑河出海口中间点的横石沙洲上,1378号界碑标定了中国陆地边境线的终点和海岸线的起点,见证了曾经荒芜的沙湾苇滩如今变成了繁忙的“黄金水道”。
从艇队出发抵达“国门第一连”参观荣誉室。连队的历史,就是用热血和忠诚铸就的历史画卷、是用青春和奉献谱写的不朽诗篇。大家在珍贵史料和生动讲解中感悟“为人民甘愿吃亏,乐于吃苦,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在“国门第一连”刻字石前,同学们和连队官兵齐唱《强军战歌》,飞扬的歌声、铿锵的话语,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军的真挚情怀。
创新开放谋发展 兴边富民走在先
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在中国广西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医学创新合作。”实践团师生在防城港国际医学试验区赋能中心调研,了解试验区建设在医学、医疗、医药三大领域的丰硕成果。
作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边海国际大通道的主要出海口和陆路门户,防城港已建成多个20万吨级码头,不断展现北部湾港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深化“向海图强”的发展理念。实践团师生在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调研,了解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口岸建设及跨境贸易等方面情况。
东兴市与越南北方最大经济特区芒街市仅一河之隔,是我国通往越南乃至东盟国家最便捷的海陆通道。作为国家一类口岸,东兴口岸也是中国陆路边境最活跃的口岸之一。2023年全年,东兴口岸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510万余人次,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最直接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伫立在东兴口岸一桥的1369号界碑见证着中越两国的繁荣边贸,客商穿梭、游客交织,格外热闹。
调研期间,实践团师生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与当地干部召开边疆治理调研会,与青年代表座谈,了解当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对外开放、乡村振兴、稳边戍边等方面重要指示精神的经验做法。
边海人文有特色 一体共建育新人
实践团师生还走进北仑河畔的东兴中学。东兴中学创建于1938年,1960年定名为东兴中学,校址由老一辈革命家陶铸同志亲自选定。学校坐落在雄奇的十万大山南麓下,秀丽的中越界河——北仑河畔,是我国唯一一所临界河的普通高中,始终坚持“发展边海人文教育 培育国门特色人才”办学理念,注重弘扬“进德修业 立塞兴边”校训精神。
张东刚、陈荣茂、荣丽伟以及东兴中学党总支书记杜益伟、学生代表,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边疆县域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基地揭牌。
商学院2022级本科生赵熙萌同学为东兴中学同学们送来了一封跨越2500公里山河的信,邀请弟弟妹妹们加入到行走大国边疆、丈量祖国大地的行列中,让北仑河畔的青春故事更多成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生动案例和鲜活教材。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本科生徐华泽代表实践团,向东兴中学学生代表赠送了1937年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成立时题词的集字牌。两校同学互换礼物,许下再见的约定。
调研期间,张东刚一行还与在桂选调生和校友代表座谈,勉励他们牢记殷切嘱托,建设壮美广西;密切联系沟通,不忘人大本色;搭建合作平台,汇聚奋进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增添更亮丽的人大色彩。
学校党政办、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人事处、科研处、国际交流处、国际关系学院、新闻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调研活动。
调研感悟
李海涛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讲师
在祖国南方的广西边疆,有戍边一生的坚毅战士,有坚持扎根乡村的优秀教师,有常年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有热闹精彩的边民联欢,有车水马龙的国际化口岸,有科技赋能的自贸区典范;有脱贫致富的成就,有乡村振兴的画卷,有走向世界的蓝图。红色党建风采与多元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绿水青山乡野与繁荣创新都市在这里逐步融合。边疆是一片文化的沃土,一片发展的热土,也是一片学术的厚土。
孙选聪
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这次边疆之行中,我们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亲临考察调研的南南铝集团。过去,宽幅铝合金板材无法自主生产,给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带来严重制约。南南铝集团勇于创新创造,先后破解了航天用铝合金超宽幅板材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高端铝材“上天下海入地”。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定未来,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将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把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曹世祥
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我们实地考察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广西-东盟跨境产业链协作、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建设、贸易和通关便利化、跨境人民币支付与流通等高水平对外开放热点问题,总结了广西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的“五大合作模式”,希望能为“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战略部署贡献更多的人大智慧、人大方案、人大力量。
许龄艺
艺术学院本科生
“西南门户、边陲明珠”,防城港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在这里居住着我国唯一一个海洋少数民族——京族,在领略山海非遗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更惊叹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迸发出的澎湃活力。“唱哈”“竹杠舞”“独弦琴”等边海民俗文化成为了当地发展特色旅游的“致富法宝”,帮助京族群众率先迈入全面小康。
王睿歆
新闻学院本科生
在“国门第一连”刻字石前,我们和连队官兵齐唱《强军战歌》,与激昂歌声一同向远方眺去,是一片壮丽山川,一道绿色屏障。繁荣离不开安全,离不开我身边这些经受住了生与死、苦与乐、得与失考验的同龄人!看着他们,舍生忘死、英勇顽强、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战士们的身影渐渐重合成“一大批人”的先锋群像。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了!让我们一起,一步接着一步走,以平凡之身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此次“大国边疆”广西壮族自治区寒假调研活动还将前往崇左市、百色市等陆地边境线所在地市。实践团将围绕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国家安全等兴边富民、稳边固边重点问题,持续构建“大国边疆”数据库、案例库、影像库,用学术语言讲好新时代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新故事新气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康庄大道上引领广大学子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心上好这堂行走在祖国边疆的“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