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学生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0-11-25    

11月2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学生座谈会,师生共同交流研读收获和感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出席并讲话,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主持会议。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郭海鹰,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罗建晖、校团委负责人杨子强和青年校友代表福建莆田市城厢区副区长、常太镇党委书记莫彩华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祝伟伟、党方圆、王东升、谷雨佳、王亨鑫、孙秉一、陈炳旭、王开宇、王诗龙、王俊先后发言,结合书中记录的习总书记“三进下党”的扶贫故事,习总书记对基层工作的体会和感悟,以及习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寄语,从“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自找苦吃”中读好“无字之书”,投身基层奉献青春等多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研读感悟,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学习总书记干事创业的精神,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使命,不负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莫彩华校友结合工作经历谈了自己的研读感悟,他表示在基层工作两年后,再来看习总书记提倡的“自找苦吃”,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以及基层干部要具备的忍耐力、直觉力和行政力,还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感触良多。基层是能够真认识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地方;是能够贴近群众,感悟初心,实现价值的地方;也是青年人锤炼本领、提升能力的大熔炉。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基层这个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勇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见证者、建设者,为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共同奋斗。

郭海鹰老师作为《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多篇故事的亲历者,在座谈会上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大学和毕业后在福建工作期间与总书记多次见面交流的经历。习总书记平易近人,始终关心大学生的成长,愿意与大学生们交朋友,敢于直面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真诚为学生们提供帮助与关怀的一桩桩、一幕幕,在他脑海中至今记忆犹新,也让他深为感动。

郑水泉副书记表示,通过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青年大学生在总书记心中“最亲”,他始终关心关爱大学生,以大学生为友;基层老百姓在总书记心中“最重”,他始终关心关注基层,以老百姓为重。希望同学们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学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结合起来,和四史、校史学习结合起来,和青年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承担的责任使命结合起来,和个人的人生选择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将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转化为自身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

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靳诺书记作总结讲话。她表示,《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从政不同时期与青年大学生交流交心交友的故事,对于大家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四史是极佳的参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伟大领袖的成长轨迹、伟大思想的发展根基。我们从书中能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习近平同志以诚待人、言传身教的生动场景,深切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对人才的热切期盼,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由衷喜爱,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谆谆教导,在“当年人讲当年事”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找到青年人成长努力的方向。特别是《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中有多篇采访涉及人大的师生和校友,特别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对人民大学的特殊关心关怀。

靳诺书记特别提到,《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第二篇记录了习近平同志与人民大学师生交流谈心的情况,总书记分享了自己在基层工作的体会与感悟,向人大学子提出了“到基层去”的鼓励。时至今日,这仍在促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追寻着前辈的足迹,扎根基层,不改初心。她鼓励同学们认真研读本书,并向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增强学习自觉,全面、准确把握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二是细细体悟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强化目标导向,为自己的人生找好航向;三是努力练就过硬本领,敢于接受磨难考验,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姿态,将青春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本次座谈会旨在引导师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鼓励新时代人大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勇担历史使命,做信念坚定的守望者、赤诚丹心的爱国者、勤学储能的践行者、奋发有为的追梦者,以奋斗者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挥洒汗水,昂首前行。

学生代表心声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祝伟伟表示,读完此书深切感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传递给青年人的坚定和自信。作为学校马院博士生宣讲团负责人,她曾参与组织了近百场宣讲活动,今后会以更多的热情、韧性和干劲开展宣讲工作,认真研读经典,“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政教师后备队的一员,她希望成为一名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提高专业素养,锤炼教学本领,为将来走向讲台蓄力。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给青年人提供了人生出彩的难得机遇,青年学生要主动将“小我”成长融入“大我”发展,把个人理想、个人追求同国家前途、人民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党方圆谈了自己对习总书记在北大马院向同学们提出的“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他表示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自己认识到,作为一名马院的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要系统、全面、深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练就看家本领。研究要具有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积极探索和平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做一个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努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

理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东升围绕书本中两篇关于农村调研以及如何做好基层工作的专访,结合自己暑期调研实践经历,分享了对于“做怎样的一代人”的思考。过去四年他参与或带队学校博士生服务团去往全国各县进行调研,对基层工作有了清晰的了解与认知。他认为,正如书中总书记谈到,基层干部“要有忍耐力、直觉力和行政力”,“干好基层工作,要有兴趣、有热情,有韧性、有耐力”,新时代的青年要成为可堪大任的一代,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下扎根,深入了解基层现状,在基层工作中练就过硬本领,做出自己的贡献。

商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谷雨佳从习总书记对大学生朋友们的殷切关怀中收获了感动与力量。本科毕业后,他曾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前往老校长吴玉章的故乡荣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在这期间第一次阅读了刊载于中青报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总书记“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的勉励让他坚定了信念,要尽职尽责做好支教工作;总书记“有兴趣、有热情,有韧性、有耐力地干好基层工作”的寄语激励他在支教之余用心打造有意义、有深度的公益活动。他表示未来要不愧时光,继续努力,成为一个心中有信仰,脚下有泥土的新时代人大青年。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亨鑫结合父亲的基层工作经历分享了自己的研读体会。他表示,读完本书,更加认识到了基层的可贵之处。基层虽平凡,但平凡中孕育着智慧的“富矿”;基层虽艰苦,但艰苦中涵养着坚韧的品格;基层虽复杂,但复杂中锻炼着应变的能力。正如总书记所言,“年轻人要‘自找苦吃’”“立志要高,起步要低”。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是青年学子将青春梦与国家梦融合的最好风景,是人大人成长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最佳路径。他将更加坚定投身基层的志向,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奋斗中建功,在奋斗中谱写青春之歌。

社会与人口学院2017级本科生孙秉一表示,在实践中真切领悟到总书记对青年学生“重视实践,知行合一”的教导的深刻含义。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疫情期间她参与组织了社会服务,帮助学生群体化解因疫情面临的困难。她深刻感受到,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做出成绩;只有在服务实践中才能学习如何甄别需求群体,提供帮助;只有在专业实践中才能摸索出如何独立应对复杂社会情境、因地制宜地运用理论,使之真正地入脑入心,内化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未来会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勉励,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发展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完成光荣使命。

国际关系学院2017级本科生陈炳旭表示,书中饱含总书记对大学生干事务实、俯身要低、治学求真、立命为民的殷殷期许。通过四年来大量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在实践中对多位村支书的访谈,他认识到要在实践中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以人民为师,以社会为炉,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在实践中贴近群众、理解现实,锻炼本领、获取真知,找到使命、与时俱新。他表示要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人大精神与国家事业结合起来,在“自找苦吃”中读好“无字之书”,找准定位、担负使命、接续奋斗,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回答好人生之问。

商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开宇表示习总书记谈到的“如何做好基层工作”给了自己很大启示,坦言作为“骨干计划”成员,刚进入实习岗位工作的自己对于身份的转变和工作的内容还是有些不适应,书中总书记关于基层干部应具备的“忍耐力”“直觉力”和“行政力”,要有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一系列阐述,让自己看清了存在的问题,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他决心要以总书记为学习的榜样,转变浮躁的心态,养成虚心好学的习惯,不怕吃苦、积极任事,不断在学习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服务和奉献的能力,尽己所能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哲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诗龙在阅读学习总书记基层工作的故事时深受感动,习总书记为下党地区的脱贫鞠躬尽瘁的事迹,让他更加理解了自己家乡近年发生的变化背后,是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加深了自己对真实感受到脱贫成就时的骄傲与感慨。他认为,正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和人民共同奋斗,中国才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他表示要学习总书记一心为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累经验、增强本领,将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无愧祖国和时代的召唤。

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王俊表示,《习书记邀请我们返家乡搞农村调研》这篇专访给他触动最深,让他想起了自己的调研收获。调研是深入一线、探知国情的渠道,是开阔眼界、锻炼本领的手段,更是夯实信仰、坚定理想的通途。从大一起,通过学校的“红船领航”、“千人百村”等项目,他先后赴全国多地开展不同主题的调研,在调研实践的过程中,认识更加成熟,能力更加全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在调研中学真知、悟真谛、用真理,在实践中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擦亮实事求是的精神底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书写人大学子的青春华章!

文字|郭鹏程 张景岳

图片|袁源

美编|张嘉慧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