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我校组织师生收看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发布日期:2020-11-21    

2020年11月20日下午,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顺利举办。党委学生工作部及各学院设置分会场,组织我校全体研究生新生和其他师生代表集体收看报告会。

本次宣讲报告会以“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创新之路”为主题,邀请了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樊锦诗和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作报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他们对于科研的感悟,引导学生培养科学道德,树立良好学风。报告会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爱国、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不断强化崇尚学术民主、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反对学术不端的价值共识,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推动构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治理新格局。

通过观看本次报告会,我校师生收获颇丰,感慨良多。他们纷纷表示,今后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于探索、勤奋钻研、不计名利、献身科学。一定会在日后的科研和学习中,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坚守诚信底线,坚守学术道德底线。

财政金融学院马光荣教授表示,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具有非常重要与深远的指导意义。观看之后,我感触颇深。首先,科研工作者应当坚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正如万钢主席所说,声誉是科技工作者的个人资产,自律远比他律更重要,更有效,更持久。其次,科研工作者应当耐得住寂寞,不仅要著作等身,更要著作等心。学术应当追求从0到1的突破,不能奢望一蹴而就。我们要跳出舒适区,勇闯深水区,敢闯无人区。最后,科研工作者要坚持守一不移,这不仅是在专业领域,更是在爱国心上的要求。正如樊锦诗院士所言,白天想到的是敦煌,晚上梦到的还是敦煌,这是科学家的历史使命和职业操守。科研工作者应当拥有家国情怀,胸怀大局,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不断奋斗。

法学院邓妗婷副教授表示,当前国内外形势巨变,我国面临严峻的考验,也适逢百年难遇的机会。在这种时候,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奋力拼搏。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我辈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根本,应当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遵循正确的学术研究方法,尊重研究的客观规律,尊重他人的成果,秉持质朴的科学情怀,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在法学研究中,要杜绝伪造数据和资料、弄虚作假的行为。要树立勤勉学习、精益求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学术风气。要尊重师长、爱惜学友,相互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辩论和交流。在指导学生时,应当理解学生研究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学术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尊重学生的学术观点和成果。在信息时代,面对法学出现的新内容,要敢于创新,关注我国的法律实践,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中国法治经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法治。

艺术学院陈光曦副教授表示,观看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后我深有感触。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只有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科技界、教育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作为老师,我们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学术前沿指引、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道德指正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更要有严格遵守科研道德的意识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研教育人员的科研诚信意识,担当起优良学术道德传承者的责任,持续践行优良科学道德。

文学院张悦然讲师表示,观看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要求学生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个人也会注意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尊重科学事实,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学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我愿同学生一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国科研做出应有的贡献。

应用经济学院2020级博士生高又壬表示,观看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后我收获很多。会议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樊锦诗先生的一席演讲,老先生的亲身经历让我认识到:对于所学所研的学科发自心底的热爱是我们严肃对待学科道德以及学科风气的不二基石。樊老扎根敦煌,关注莫高窟遗址数十年,文物的保护工作顺利她便为之欣喜,莫高窟的修复保护工作遇到阻力她也为之心忧。正是樊老对于事业毫无功利目的的热爱让坚持与拼搏成为她的座右铭,让其对待学科学术的高标准严要求成为一种习惯。我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要积极地将自己的学科学术研究化为心中真正的热爱,在学术工作中拥有持久的驱动力,将遵守学科道德树立为一个研究者的应尽职责。

信息学院2020级博士生白雪薇表示,在听完了各位老师的报告后,我受益匪浅。“弘扬爱国主义,践行科技为民”这句话一直在我心头围绕。樊锦诗先生深情回忆了自己一生扎根敦煌的初心与坚守。她说“我几乎天天围着敦煌石窟转,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值得。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无怨无悔。”在最美好的岁月,她没有选择都市的繁华,而是选择了来到大漠深处,住土房、吃杂粮、缺水缺电,却甘之如饴,只因国家需要。她用其一生所学报效祖国。“择一事,终一生”这是这是樊锦诗先生对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初心与坚守。戚发轫院士的一句“能造假吗?不能!”也令我印象深刻,这句话表达了戚发轫院士对学术的严谨以及端正的态度,对学术造假的零容忍。现在的我刚刚步入学术生涯,要以新时代科学家为楷模,不断学习,实事求是,努力创新,争做科学高峰的攀登者,远离浮夸浮躁之风。同时,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一定会努力践行科技为民的思想,争取做出有利于国家进步、社会进步的研究。

环境学院2020级硕士生程乃馨表示,观看完报告会我感慨万分。我认为,科学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科研工作中的特殊表现,是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在科研工作中,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科研兴趣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是符合科学道德的。此外,培养良好的学风在研究生群体中非常必要,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不断进取向上,而且能够抵制不良风气等负面影响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研究生群体的培养与整体素质的提高。正如我校校训“实事求是”说的那样,我们研究生群体应当明确做研究、做学术的基本准则,在治学求学过程中树立严肃认真、刻苦踏实、求真求实的态度,希望我们每一位师生能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时刻保持“营造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意识。

经济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显隆表示,通过观看报告会,我意识到良好的学术风气和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更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意义重大,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于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打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是我们的分内之责。在日常的学术活动当中,我们应当遵守学术规范,抵制剽窃抄袭,拒绝弄虚作假,关注成果质量,力求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完成学术科研任务,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