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学习之星 | 知行合一,以学为乐,她用热情与执着让青春葳蕤生光!

发布日期:2020-07-11    

2020届毕业十星

当雄浑的国歌在求是石前国旗下响起,当玉兰花伴随着教学楼里读书声绽放,当皎皎明月在一勺池旁青石上隐没,朝来暮去,物换星移,人大的有志青年,永远是这方寸校园中不变的风景。

人大学子们勤勉刻苦,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寻真理;他们乐于探索,在学术的高峰上挑战自我;他们奉献担当,将青春之花盛开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近日,我们将陆续推出“2020届毕业十星”系列推送,通过他们的故事传递人大人的青春正能量。

学习之星2020)

她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工商管理实验班,四年平均GPA3.91,专业排名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吴玉章奖学金、美迈斯北京地区法学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奖励并通过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曾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换一年,取得全A成绩。学海追梦,法商双修,她不断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区;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她关注社会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博学多才,心怀大我,她刻苦奋进,为国发声。以学为乐、追逐梦想——她就是2020届“学习之星”张雨蓁。

法商融合,知行合一

法商双修,挑战自我。四年前,张雨蓁通过层层考核,同时入选了英语实验班和仅15人的法学-工商管理实验班。她说:“虽然数学和财务管理等数理难度高的课程经常让文科生望而却步,但是我认为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学一些东西,我特别想在有限的四年里掌握这种交叉学科思维,成为复合型人才”。事实证明,她做到了,在修14门课程的学期里她也可以取得GPA 3.95的好成绩。

学习从来没有捷径。大二期间,应辅导员邀请,张雨蓁曾给法商班的师弟师妹们分享学习经验,总结了应该继续坚持的三个好习惯:第一,抓紧指缝间溜走的时间,提前想好在今天的碎片化时间里做什么,这样即使不起早贪黑,也可以每天节约出1-2小时的学习时间。第二,在沉思中激活神经元,即使是在每周连续五天早上八点有课的学期,她也从未缺席过任何一堂课,因为听课是学习中最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单纯阅读课本无法覆盖到老师讲的全部内容,尤其是与时俱进的法律发展,所以将听课、复习、写作业有效地连接起来才能将效率最大化。第三,在交流中碰撞火花,仔细浏览校园公众号的信息,校园里几乎每周都会有各种讲座,张雨蓁非常喜欢参加,她曾在行为经济学与法学研究微沙龙中作为学生嘉宾发言,与老师交流两个学科的结合点,法商班经常分小组进行案例研讨,大家的想法总是能相得益彰,将一个单薄的知识点扩展到方方面面,所以小组作业作为博采众长的好机会,在单打独斗的学习生涯中也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在法商班的学习少不了难点、痛点,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既需要深度,也需要广度,还需要在两种思维间不断穿梭。她及时总结自己的问题,在大二下学期开始调整:比如,她发现自己的作业可能局限于课本,满足于覆盖课堂所学和书上的案例,缺乏对公司财报所呈现的真实状况、产品上市的消费者反馈的深入挖掘;再比如,她发现自己陷于课内学习而忽视了对社科、历史、心理等领域著作的广泛涉猎,但这些都是理解法律所植根的社会必要的知识。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她便着手改善,正是由于学习的主动性,她的学习取得了质的飞跃。

行成于思,知行合一。为了避免自己的法律理想与现实脱节,张雨蓁一直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她曾入选iLaw菁英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到青海省调研“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办公室参加座谈,对拟公布的最新条例进行讨论,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在山西省运城市参加“街巷中国”城市调查项目时,张雨蓁深刻认识到因地制宜促进城镇地方建设的重要性。在带领组员前往北京五所高校调研“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制与激励”项目时,她对比美国OLT模式,总结出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性的经验。

(图为张雨蓁与人大法学院同学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前的合影)

走出国门,拥抱世界

模联舞台,展示风采。大一暑假,张雨蓁代表人大模联,前往荷兰参加第三十届欧洲模拟联合国大会。作为保加利亚国代表,她主动联合处境相同的邻国提出动议。大会主席笑称第一次见到由小国牵头起草的最终决议,颁给张雨蓁“最佳演讲代表”奖。

不断进取,突破局限。张雨蓁曾感叹:“同龄人已经在为改变世界摩拳擦掌,我又怎能畏葸不前?”她通过了校长奖学金的层层选拔,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换一年。在交换期间,张雨蓁跳出专业的限制,广泛涉猎人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陌生领域,想从更宏观的维度了解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可是隔行如隔山,在学习过程中她也遇到过许多困难。“研讨课上我又是唯一的外国本科生,面对每周三四百页的社科文献,只好挑灯夜战,一个月的摸索后我终于可以比较自如地参与讨论。”然而,非母语的学术写作又是另一大难题,“我就一趟趟跑写作辅导中心,老师说虽然没有错误,但是语法明显不够地道,这是最不容易改变的地方,于是我找到外国朋友请教”,在二十几遍的逐字逐句修改后,张雨蓁终于交出了一篇成绩为A的论文,获得英语系教授高度称赞。

(图为张雨蓁在欧洲模拟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稿)

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不畏质疑,为国发声。赴美两个月后,张雨蓁作为全美25名国际学生代表之一,前往西点军校参加第七十届美国事务学生大会。当时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大会特设“中国问题圆桌”,张雨蓁收到哥大选拔国际学生代表的邮件后,顿时觉得心潮澎湃,认真撰写了个人陈述和政策文件作为申请材料。两周后,她收到入选邮件,看着大会手册的图片,她突然又有点打起了退堂鼓,真的要只身前往西点军校吗?能适应那里的住宿环境吗?能在大会上畅所欲言吗?短暂犹豫过后,她毅然决定前往。

张雨蓁作为“中国问题圆桌”上唯一的中国人自然吸引了重多关注。“我做了充足准备,走上演讲台,面对台下无数对中国学生窃取知识产权的质疑、对中国制造2025的指责,那一刻我突然不紧张了,我必须讲好中国故事,用事实说话,指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偏见和双边竞争合作格局下的种种问题”。印象最深的是圆桌关于中国留学生的讨论,因为那时刚刚传来限制F-1学生签证和H-1B工作签证的消息,会不会加剧美国学生排外情绪在留学生圈里引发了巨大恐慌。没想到的是,与会代表对国际学生的态度相当友善,他们承认在课堂上看到了中国学生的天赋和十二分用功,也对他们占用校园资源有过不满,尤其是大量中国学生“报团取暖”,拒绝融入美国学生的课堂讨论、社团活动和体育竞技等;但是现在已经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包容氛围,在社科课堂上共同讨论文化差异和刻板印象的影响,在中国传统节日时欣赏他们的表演和美食,他们欢迎中国学生加入他们的学习生活,如此双方在心理上才能互相打开,不把对方当作外星人入侵地球看待。

张雨蓁向与会者讲述了这两个月的体验,特别是美国校园和中国校园的种种不同之处,比如此次参会,对于向来含蓄谨慎的她来说着实是个巨大的挑战,其他同学也会产生相似的纠结和担心,这些顾虑和长期的教育环境与性格塑造有很大关系,并不牵涉政治立场或技术机密。为此,她和与会者就中美文化差异进行了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看法,受到专家的高度赞赏。此后,张雨蓁还前往杜克大学参加第九届中美领袖峰会,探讨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

(图为张雨蓁在美国事务学生大会上和与会代表交流

跳出舒适圈前,张雨蓁从未想过她是谁,未来她可以做些什么,而当她走出国门,站上世界的大舞台时,她找到了奋斗的目标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在吴玉章奖学金的颁奖典礼上,张雨蓁结识了几位博士师兄,他们笑称自己为学术秃顶,可她在他们的笑容中看到了从容与坚毅,那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真正做出学术成果的决心。修学储能,先博后渊,张雨蓁即将迈入研究生阶段,在诉讼法领域进行专而精的研究,她定会继续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张雨蓁的座右铭。“困难中孕育着希望,光明终有一天会到来”,她的乐观与进取,她的热情与执着,让青春葳蕤生光。

毕业心语

凭轼以望,何若登高所揽;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回望四年,虽偶有遗憾,但我已基本完成入学时的期许:生活独立、思想独立、情绪独立。疫情来袭,不确定性加大,虽然仍有对升学和求职的迷茫,但是我坚信:只要带上我的热情和执着,只要我在路上,就开始有了一切。

人大是一个优秀的平台,感谢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们。希望我能无愧于母校,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熠熠兮流烂,葳蕤自生光!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