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风雨同舟,共克时艰|战“疫”中的迷彩青春

发布日期:2020-03-01    

在人大学子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在书香校园中学习知识,又曾在热血军营中磨砺品格。他们是人大学子,也是退伍军人。在他们身上,既有人大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责任与关怀,又有解放军听从指挥、敢为人先的作风与担当。疫情当前,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响应号召、敢为人先、发挥特长、担当责任,为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学校退伍大学生士兵的战“疫”故事。

周晓辉 

初心不改,更显本色

疫情当前,不少地区防疫物资匮乏,作为刚需品的口罩,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为帮助疫情严重的湖北地区朋友,2020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退役士兵周晓辉决定通过自己创办的“一号哨位”微信公众号平台筹集口罩捐赠湖北地区物资紧缺单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奔走,一号哨位联合黄埔一号V军校资讯、邯郸退役军人创业园各自采购筹集到10000个口罩,三家联合发起“助力湖北抗疫·爱心捐助活动”,现已向湖北地区70多个单位邮寄口罩近3万个,现大部分对接单位已经收到物资。

周晓辉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服役期间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抗洪抢险三等功一次,曾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是全国荣获此荣誉的唯一在校学生。他退役后创办的“一号哨位”微信公众号,讲述军人故事、传播军旅文化,在军队正能量传播、退役军人政策宣讲、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扶中发挥积极作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退役军人周晓辉和他的“一号哨位”团队通过自己平台的影响力,积极传播抗击疫情中的正能量故事和各类防疫措施,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孟祥铮

全心全意,敢于争先

孟祥铮,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曾服役于战略支援部队某部。一天是军人,终身是军人。当兵就要敢争先,一声号令冲在前。面对爆发的疫情,他发扬了在部队不怕苦的精神,主动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去。

他驻守的岗位是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陡河发电厂社区。这里曾是中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每天有几千名员工和大量的家属进出。他说,电力系统就像人体的血液供应,为出入工厂和社区的居民职工测量体温、检测健康情况,非常艰巨,但也非常光荣。面对每天出入大量的工作及日用车辆和几千次的人员流量,他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除了测量体温、登记人员外,还要进行劝返来访者并指挥交通工作,确保工作车和职工优先进出。

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处理问题细致果断,对人民群众拿出了子弟兵的亲切和耐心。他说:“疫情来了,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躺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我作为一名退伍大学生士兵,我应该为人民做些什么,祖国需要我们做出应有的贡献。”疫情就是命令,哨位就是战位。他履行了军旗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体现了退伍军人的责任使命感。

杨春雨

疫情防控,从我做起

杨春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学生,曾服役于空军某部。疫情面前,人人有责。疫情初期,身在北方城市的人并没有感受到疫情的严重性,但曾为理科生的他知道RNA病毒传播及变异速度之快。于是他立刻劝说身边人加强自身防护,购买口罩、减少聚会,家里的门店也暂停营业,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春节过后,疫情不断加重,各地开始封城。身为中共党员和退伍军人,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立即到所在社区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执勤工作和消毒任务,直至解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所在县城无一例感染患者。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李海玉

基层抗“疫”,手绘真情

李海玉,是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16级硕士生,2013年参军入伍,现就职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交道口街道办事处。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不仅白天进行防疫工作,下班后还会抽时间来画《基层抗疫日记》,记录基层防疫工作的点点滴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防疫工作时指出:“把社区居民发动起来,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疫情当前,街道和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作为基层防疫工作者中的一员,他和无数基层工作人员一样,稳扎实干,共同战“疫”,对病毒严防死守,尽全力保障辖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对于创作的作品,他认为不仅要描绘奋战在一线,为疫情防治做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和医护人员,也不能忽略同样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基层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因此,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抗疫群像,向他们致敬——“大家都辛苦了!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你!谢谢守护!我们一起,等待胜利那一天!希望祖国能被祥瑞笼罩,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相信我们一定会胜利!”

“我赞同现实主义艺术观,不想追逐明星、英雄人物,而是想描绘最基层的工作人员,这些普普通的人,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曾几何时,库尔贝在现实主义宣言中说到:‘必须结束矫揉造作的艺术’,像我眼睛看到的一样,如实描绘!艺术家也是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

邓远豪

文以载道,艺以弘德

邓远豪,艺术学院学生,曾服役于火箭军某部。武汉疫起,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抵抗艰难。虽不能离开家门奋斗在一线,但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他秉持“为人民而艺术”的理念,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社会各界一同抗击疫情,为武汉加油、向医护者致敬。

在武汉疫情爆发之时,他书写了“武汉加油”的书法艺术作品,并代表学院师生作品进行宣传推送。虽一纸一墨,却饱含真情真意,古拙字体的章法间流露出他坚毅顽强的性格品行。作为一名北京市优秀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虽不在一线,却仍心系国家,坚守艺术创作的初心使命,记录国人在面对磨难时的坚韧与顽强,记录真实流淌在人心间的诗与歌。

在部队期间,他就多次利用休息时间为部队绘制了很多鼓舞斗志的艺术作品和墙绘作品,大大激发了战士们的战斗激情。在战“疫”期间创作的艺术作品,相信也能给我们带来勇气与力量!

黎旭廷

创意作品,温馨关怀

长假在家,除了听从学校指挥,居家隔离学习以外,艺术学院研究生黎旭廷利用所学知识创作艺术作品,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创作的“新冠状病毒特效药”系列作品,通过温馨的插画形式呼吁人们在疫情期间做好各种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两幅插画把胶囊比作家——勤洗手、戴口罩,才能有效防止病毒入侵。同时,也从侧面提醒人们不要相信谣言中的各种“特效药”,真正有用的特效药就是遵从医嘱、戴好口罩、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只有这样,才能与病毒做斗争。

黎旭廷曾于2014-2016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部。现为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曾参与第20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公益艺术展览。近期创作的“新冠状病毒特效药”系列作品同时被视觉中国、hiiibrand、京鄂i 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征集选用。

作为曾经的战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响应号召、敢为人先、承担责任,发挥军人本色。作为人大学子,在这场人民战争中,他们发挥专长、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防控疫情贡献力量。他们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了人民大学学子与人民子弟兵的使命与担当。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联系电话:010-62513855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