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形势与政策”名家讲坛在逸夫第一报告厅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凤城教授应邀作“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主题讲座,全校四百多名同学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赵笑蕾教授主持讲座。

杨凤城教授沿着新中国发展七十年的脉络,生动述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并透过历史表征,深刻阐释其背后的制度因素,让同学们对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杨凤城教授首先介绍了新中国成立早期社会主义奠基的历史,结合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深层制度支撑,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为建设巩固的国防提供了必要前提,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质基础,使中国以一个有尊严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紧接着,杨凤城教授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切入点,运用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材料,穿插大量鲜活具体的史实细节,深入阐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历的巨大变革、取得的辉煌成就、实现的伟大飞跃,并从制度的角度剖根析理,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杨凤城教授还从制度延续、一脉相承的视角为同学们讲解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杨教授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科技、交通等方面出发,详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激发了同学们建功新时代的壮志与豪情。
赵笑蕾副院长做了总结。她表示,杨凤城教授为大家做了一场生动、深刻的讲座,杨教授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为主线,回溯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以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背后的制度支撑为视角考察前后相续的70年变迁和演进,让在场听众受益匪浅。

本次“形势与政策”讲座为同学们集中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使同学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知。之后,学校将继续挖掘和发挥人大资源优势,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多优质的“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