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拓展国际视野,探寻狮城智慧——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一期团队赴新加坡调研纪实

发布日期:2015-09-06    

八月的北京,夜晚已经有些微凉,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一期团队三十名师生再次集结,将视线投向海外,8月21日前往“狮城”新加坡,开始了第三年暑期为期十天的学习与调研。

在“领导力”系列讲座中,新加坡内政部兼律政部前任高级政务部长Ho Peng Kee,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主任、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前任院长Neo Boon Siong,美达咨询私人有限公司CPO John Ng,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公共服务部(PSD)副秘书长James Wong,新加坡文化、社区和青年部(MCCY)高级主管Yeo Whee Jim,GIC(新加坡政府投资集团)总裁Lim Siong Guan,Metafusion设计公司负责人Francis Chua,新加坡互联网创业企业Handshakes创始人Daryl Neo等新加坡政商各界知名人士先后为“求是思源”一期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场内容详实生动、意味厚重深远的领导力讲座,从不同角度为学员们展现了一个全景式的新加坡社会,也将领导力理论与新加坡的历史、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相结合,生动地展示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新加坡嘉宾讲座现场)

在行前的筹备阶段,“求是思源”一期学员根据自身专业和兴趣,分成了政治、文化、企业、医疗四个调研组。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认真聆听,也积极思考并提问,围绕调研主题与嘉宾展开充分的互动交流。

(同学们在讲座中与嘉宾交流互动)

除参加内容丰富的领导力讲座外,“求是思源”一期团队还进行了一系列参访活动,在亲身实践中探寻新加坡的城市脉动。团队成员先后赴GIC(新加坡政府投资集团)、Metafusion设计公司、St Luke’s社区医院、新加坡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访,学员们透过GIC总部大厦高层的落地窗俯瞰高楼林立的狮城,从Metafusion“小而精”的设计品中体会新加坡的细致,在St Luke’s医院考察彰显人文关怀的老年人病房及复健室,由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不算古旧的历史陈列一窥这个建国不过五十年的国家所经历的颠覆与腾飞……实地考察让学员们进一步走入了真实的新加坡,也为学员们在理解之后的深入思考打下基础。

(新加坡实地参访调研)

8月29日,新加坡之行接近尾声,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一期团队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四校 “思源”计划学员齐聚狮城,在新加坡新跃大学举行了五校交流会,永庚公益项目发起人朱伟人先生、办公室主任王灿女士及各校“思源”计划的老师们也出席了本次盛会。交流会上,“求是思源”一期学员向其他兄弟院校分享了此行的调研成果及心得感悟,五校学子互通有无,现场气氛热烈。

(五校思源人齐聚狮城)

八月的新加坡,依旧充盈着热带地区特有的湿润空气。8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一期团队结束了狮城之行,踏上归航。十天的行程充实而紧凑,学员们在调研过程中不但开拓了国际视野,还有幸与狮城各界精英畅谈理想与人生;从新加坡的崛起和新加坡人的奋斗中,思源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也得以从前人的经验中不断反思、超越。

至此,“求是思源”一期团队为期三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全部结束。即将进入的第四年以及更远的未来,一期团队将继续秉承思源人的理念,将“受助、自助、助人”、“饮水思源、回馈社会”的思源精神传递下去。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是在“光华思源工程”的资助下,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永庚公益项目于2012年11月起合作设立的优秀学生培养项目。这是“求是思源”一期学员暑假期间的第三次行程,在过去的两年暑假里,他们先后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民族中学、十二连城乡以及广州、深圳等地开展了支教和调研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今年暑假,在培育本土情怀、体味中国力量之后,“求是思源”一期学员以“培养厚重人才,拓展全球视野”为目的,走出国门赴新加坡调研参访。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联系电话:010-62513855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