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讲话·闯新路·当先锋 -> 媒体关注 -> 正文

[求是网]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

发布日期:2022-06-02    

“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第一站便深入智慧教室观摩思政课教学。总书记同青年学生一起就座,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对学校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课的做法表示肯定。

(2022年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在立德楼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并参与讨论。 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的大厅里,镌刻着1937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成立时的题词。

(毛泽东同志在为陕北公学学员讲课)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学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试行)》《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试行)》等文件,单独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委员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积极探索并努力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的课表中多了一门必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为了开好这门关键性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坚持“三最”原则,即吸收最前沿的内容、集中最优秀的教师、给予最全面的保障。

同时,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一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完成编写教育部组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大学》,该书已于202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二是设立有针对性的教研课题,提升思政课教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门思政课的本领;三是画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心圆”,通过全课堂育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齐鹏飞教授谈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在这方面,我们人大马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学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试行)》《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试行)》等文件,单独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委员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积极探索并努力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

(2022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易教授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校史以及原创话剧《陕北公学》等内容,带领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延安精神进行深入学习。)

善用“大思政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要求,不断强化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协同效果。系统教学,是指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系统讲授国家统编教材教学内容;专题教学,是指聚焦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实践教学,是指依托学校“千人百村”、“街巷中国”等社会实践品牌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会、深入基层。由此,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既在课堂上“有理讲理”,又在社会生活中“有迹可循”,打造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大思政课”。

加强集体备课。2021年9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集体备课会。历经3个小时,大家深入交流教学心得,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方面形成广泛共识。集体备课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调研和充分讨论后做出的制度性安排,采用集中研讨的备课方式,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凝聚起不同领域专家的专业力量和集体智慧。

建设智慧课堂。将新媒体新技术引入思政课教学,打造了包括课程精讲、经典教学案例库和知识点集萃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可供北京60余所高校学生在线使用;疫情防控系列公开课“在经历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在线浏览量达2000万人次;研制系列VR(虚拟现实)精品课件、XR(扩展现实)项目,创设虚拟仿真沉浸式教学体验,推动精湛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课堂上既有“面对面”又有“键对键”,显著提升了教学互动的频次和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子们纷纷表示,如今的思政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易谈道,“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讲好用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将不负总书记殷殷期许,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不断激发广大学子立志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