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是新生融入大学生活的关键窗口,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时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人民武装部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将学生军训与理想信念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等深度融合,让“人大红”与“迷彩绿”交相辉映,激励广大新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8月26日至28日,党的二十大代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郑永煌,新中国第一支潜艇所在部队、北海舰队某部大校副政委兼纪委书记荣俊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一家四代戍边”的新疆喀什塔县义务护边员龙吉克·卡德尔,“全国三八红旗手”、云南德宏木康边境检查站缉毒女民警任莎莎等,应邀为2024级本科生军训团全体师生作专题讲座。

郑永煌总工程师以“不一样的青春,战斗的年华”为题,向参训新生讲述了航天人热血追梦的故事。他围绕“我们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有那么难吗?”“为什么能够发发成功、次次圆满?”“中国载人航天未来如何发展?”等4个问题,分享了攻克世界难题、铸就航天国之重器的艰辛历程,讲述了杨利伟等航天英雄的忠诚坚毅、忘我担当的感人故事,英雄的事迹使得载人航天精神更加形象、更具有画面感。郑永煌勉励同学们学习发扬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荣俊杰副政委以“当时代骄子,做可爱青年”为题作报告,深刻阐述了潜艇部队捍卫国家海疆的崇高使命。一是从“追寻历史”出发,回顾了民主革命史、党史军史上的重要时刻,深刻指出了信仰是党和军队的命脉、人民是党和军队的力量,激励青年学子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二是从“仰望时代”出发,分析了时代特征与现代化军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鼓励青年学子紧跟时代步伐,提升自我。三是从“奋斗未来”出发,提出要在对党忠诚、使命责任、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斗争精神、气节、打仗能力等8个方面上下功夫,寄语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郑永煌总工程师所在的基地和荣俊杰副政委所在的部队,都与人民大学有着深厚的“血缘”联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位副司令李福泽,新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的首任参谋长李克明,都是陕北公学校友。奋进在建国伟业中的“陕公人”与奔跑在复兴征程上的新时代“人大人”隔空相汇,凸显的是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底色。

龙吉克·卡德尔的父亲是经典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主人公阿米尔的原型。他以“帕米尔花儿别样红,一家四代,忠诚赓续传承”为题,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一家四代戍边卫国、守边护边的动人故事。为保护国家边境安全,守护一方人民安居,他已在边境线上行走四十余年。这份坚守的背后,是龙吉克·卡德尔家族代代传承的守边家训,更是“子孙后代要用生命来守护祖国边境线”的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龙吉克·卡德尔深情寄语同学们,作为祖国年轻一代,要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厚植爱党爱国爱军情怀,争做有担当、有责任、有作为的新时代大学生。

被誉为“刀尖上绽放的青春玫瑰”的任莎莎,以“不忘初心砥砺行,扎根云岭驻雄关”为题,讲述了自己和同事们奋战在边境缉毒一线,与毒贩斗智斗勇的“惊心动魄”。总结回顾了我国云南边境禁毒工作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她寄语同学们,要在实践历练中坚定理想信念,做好每一件小事,履行好每一份职责,在成长的道路上无畏前行。

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曾经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检阅的“红船领航”先锋营辅导员、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代表,向参训新生分享了在人大、在部队的“铭记一生”的亲身经历,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铮铮誓言,用忘我奉献诠释为人民服务的拳拳初心。
“国无防不立,善教得民心。”全民国防教育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从九天揽月的航天逐梦,到深蓝守疆的潜艇深蓝,从雪山之巅的忠诚守望,到云岭边境的缉毒锋芒,这堂生动的国防教育“第一课”为2024级本科新生奠定了鲜亮的人生“底色”,引导他们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命运之中,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盼,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