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育苗就像做人一样要摆正” | 吴本立老师与“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的毕业一课

发布日期:2024-06-19    

“实际劳动本身就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而学习本身又是一种持久的脑力劳动。这里我想特别提到青年学生,希望你们为了获得知识而作顽强不倦、循序渐进的努力,以劳动的精神来从事学习,准备使自己在不久之后成为国家建设事业中合符规格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这是吴玉章老校长在1954年1月对青年人的新年寄语。“英勇劳动,艰苦奋斗,争取新的胜利”,他的殷切嘱托直至今日依然熠熠闪光。这个毕业季,吴玉章老校长的孙女吴本立老师为今年“吴玉章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在田间地头上了一堂最接地气的毕业大课。

6月17日下午,吴本立老师带着同学们踏上了分享收获农场的土地,一同感受劳动的魅力,分享劳动的收获。

从“象牙塔”走向田间地头

生机盎然的养殖区、劳动份额共享菜园、多种类型的蔬菜大棚、梨香四溢的生态果园……师生们边看边学习,边走边思索,井然有序的田地农园背后,是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坚持付出的辛勤努力。吴本立老师与同学们围绕分享收获农场的理念、生态系统和运作模式,与石嫣博士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农场的产业衔接联动与经营管理方案。

来到农田,吴本立老师带领同学们拿起农具种植菌草。“育苗也像做人一样,一定要摆正。”吴老师手把手为同学们示范播种的要点。选苗、挖坑、下草、埋土、浇水,在吴老师手中看似简单的步骤,同学们一上手便发现并不轻松:铁锹和铲子总是“不听话”;埋土的深度常有偏差;刚松手草苗就东倒西歪……吴老师鼓励大家沉下心来认真感受,专注于指尖的触感和力道,沉得住气、耐得住性不仅是劳动的要领,更是学习和生活的秘诀。

“劳动的力量是巨大的”

迎着骄阳,吴本立老师在松软的泥土上行走如风。“劳动的力量是巨大的。”吴老师给同学们讲起了自己的劳动故事,在北大荒的艰苦岁月中,正是劳动让她意识到双手具有无限力量。铺地面、建浴室、烤面包……在一锤一钉、一砖一瓦的扎实努力中改造自己、改造社会,她完成了从“怕劳动”到“爱劳动”的蜕变。那时,结束劳作后回家的路上,吴老师与同伴总会放声歌唱,悠扬欢快的歌声仿佛依然飘荡在师生的耳畔。

劳动之余,吴本立老师在《吴玉章论教育》的扉页为同学们一一写下寄语。吴老师希望大家能继承吴玉章老校长的精神,劳动坚持学习,学习不忘劳动,用实干的力量改造自己、创造未来。

寻找知识和土地的连结

“分享收获”是由我校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校友石嫣博士团队创建的、致力于研究推广社会化生态农业的社会企业。石嫣读博期间在农场实习,几乎每天都会去种植园浇水、移植、耕地、播种、施肥、采摘,甚至还学习了制作小机械和开拖拉机。实实在在的劳动让她拥有了沉淀思考未来方向的时间,找到了知识与土地的连结。毕业后,石嫣致力于推广社区支持农业,从摸索探路完善经营模式,再到组织培训建立新农人联盟,她用实际行动让人大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精神底色永葆鲜亮。

在交流中分享收获

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博士生 练晓东

2024年“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

放下笔杆子,抄起铁铲子,吴本立老师用自身劳动经历阐释了“劳动即是学习”的精髓所在,激励青年人用切身劳动去勇敢追逐人生梦想。在分享收获农场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切身体验到了有机农产品的培育与收成,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脉搏。通过这堂毕业劳动课,我们不仅学习和领悟了“新农人,新农村,新农业”的深刻内涵,更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田雨晴

2024年“吴玉章奖学金”提名奖获得者

听完吴老师、石师姐和程师兄的经验心得分享后,我对劳动和劳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劳动不仅是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磨练心智的一种实践活动,更是我们与自然、社会和人们建立联系的生活方式。在平凡而不平庸的劳动中,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体会人生的本真、找到人生的意义。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伟大的劳动者们也产生了敬佩之情,他们朴素、执着、坚定的精神品质鼓舞我去更加努力地迎接日后的学习生活。


心理学系硕士生 闫芸

2024年“吴玉章奖学金”提名奖获得者

吴玉章老校长的教诲如春风化雨,他倡导的“劳动本身就是学习”的理念,犹如古语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虽未亲自示范于今日,但其精神却以“分享收获农场”为实践平台,以与吴本立老师的深入交谈为精神载体,得以传承和发扬。在农场中,我们共同参与劳动,全貌参观农场了解其运作,亲手在有机菜园中种植牧草,领悟“有机农业”“做新农人”的深刻内涵。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通过此行深入人心,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劳动中锻炼与提升,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 徐华泽

2024年“吴玉章奖学金”提名奖获得者

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分享收获”农场以创新的生产理念、高效的合作模式和一流的农业产品向我们讲述了新时代农业人的劳动奋斗故事,重新建立人与土地的连接,这是与劳动的共鸣对生命的礼赞。吴玉章老校长曾经号召年轻一代成为新型劳动者,作为新时代的人大学子,我们更应该在奋斗中传承劳动精神,在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在多元赛道上谱写青春篇章。

劳以启智,动以润心;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堂最接地气的毕业大课沾满泥土却不掩思想光芒,引导我们不忘吴玉章老校长的教诲,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