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大国边疆”进行时 | 广西百色:山河百色壮红城,十万青山铸忠魂

发布日期:2024-01-30    

1月22日至24日,“大国边疆”实践团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开展调研学习。“百色”由壮语中的“博涩寨”演变而来,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在这里,民族团结绘就新篇,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口岸经济释放活力,红色基因久久相传,实践团队师生与当地中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上了一堂行走祖国边疆的“大思政课”。

同心奋进新时代,民族团结绘新篇

靖西市地处广西西南边陲,境内峰丛林立、河流纵横,山水钟灵毓秀,气候四季如春。这里共居住着12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7%,因而被誉为“壮乡中的壮乡”,“大国边疆”调研团一行前往百色市靖西市调研学习民族团结的生动案例和成功经验。

在靖西市壮族博物馆,实践团师生走进靖西的历史长河,领略边陲壮乡璀璨的文化。古色古香的铜鼓、色彩斑斓的织锦刺绣、巧夺天工的陶瓷,壮族“活化石”穿越千年至今仍美轮美奂;开拓福土、抵御侵略、保家卫国,靖西人民在维护国家统一中曾做出不朽贡献。靖西市壮族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诉说着边城风韵,凝结着民族情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龙邦镇大莫村弄关屯地处中越边境一线,与越南高平省茶岭县戈梅社仅一山之隔,全屯50多户村民全是苗族,是靖西市唯一的苗族聚居地。在这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美丽的校园成为边境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走进大莫村弄关教学点,调研团一行聆听了坚守边疆讲台二十五载的李春谋老师的感人故事。在这里,他传承苗族文化、守护苗寨未来。这二十五年是一场热血沸腾的青春、一段拼搏和奋发的历程,更是一次民族团结意识和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

在岳圩镇汉邦村,驻村第一书记讲述了汉邦村成为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奋斗历程。驻村干部通过挖掘壮乡民族文化和文化传统,支持民族文化传承,开展民族团结模范家庭评选活动,从而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增强各族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在边境一线上绚丽绽放。

乡村振兴开新局,绿水青山换新颜

思林镇龙邦村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大石山区,地少人多,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6亩,生存环境恶劣,全村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90%。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的定点帮扶下,当地政府先后于2017年和2018年分两批将龙邦村全部327户1615人整体搬迁至思林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并通过一系列工作,帮助搬迁群众实现脱贫,增加收入,让群众过上新生活。

化峒镇八德村雷屯,是深圳龙岗协同百色靖西的跨境合作工程试点,是粤桂共同打造的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示范点。靖西市化峒镇八德村雷屯经过“四治融合”乡村善治模式,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成为乡村治理标杆。

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实践团师生走在雷屯平坦的油砂路上,耳边萦绕着潺潺流水声,村头古朴的木质戏台旁,青翠、茂密的古树高大挺拨,行走其间,令人神清气爽。屯里一排排小楼房整齐美观,白墙蓝顶上一幅幅丰收喜悦图画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

口岸孕育新活力,铁血丹心戍边情

似乌龙腾云,又似青龙盘旋,货运车辆在这里往来穿梭,这就是龙邦口岸,是我国对接越南、高效连接东盟和欧亚大陆最便捷的陆路主通道。调研团师生深入了解边民互市规则以及口岸运营情况,切身感受国家开放政策给边境地区、边疆群众带来的宝贵发展机遇和兴边富民的创新举措。

走进龙邦国际物流产业园,大批腰果等进口原材料被运送、挑拣、加工、烘烤、装箱,它们从越南而来,即将发往全国各地。龙邦口岸作为国际性口岸,为从事国际贸易和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了绝佳发展机遇,产业园属于口岸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为开创百色开发开放新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

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坐落于半山腰,四周是绵延起伏的山河,一年中有大半年被雨雾笼罩。天池哨所主要担负着662至670号界碑地段的军警民联合巡逻、管控和防御任务。哨长凌尚前42年来经历过战火洗礼、生死考验,曾经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倾尽所有扎根边防、献身边防,是当之无愧的矗立在南国边陲的“忠诚界碑”。

“小营盘”连着大国防,“四根柱子搭间房,三块木板搭张床,两块石头搭火灶,一根山藤挂衣裳”是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边境生活的写照,即使如此,哨所战士们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山海为伴,与孤独相守,铭记着对祖国和人民的铮铮誓言,用行动践行着沉甸甸的责任使命。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调研期间,实践团师生专程赴靖西烈士陵园,向为捍卫祖国尊严、维护领土完整、守护边疆安宁而英勇牺牲的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恰逢斜风细雨,远处拔地而起的青山凝视着翠柏青松环抱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又像是在抚慰和呼唤着这里的英烈。这里的每一块碑都是站立的岗哨,每一段铭文都记录着对祖国最清澈的爱。

烈火映照千山绿 红色基因永相传

1929年5月,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了百色起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灵活的革命策略思想,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党的指示与广西斗争实际结合起来,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使广大农民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摆脱了经济上的压迫和剥削。

在右江河畔的二牙码头,一条“红军船”靠岸停泊。站在船上看百色红军码头,近处庄稼在微风里静默,远处峰丛在蓝天下矗立。“共产党领导真正确,工农群众拥护真正多,红军打仗真辛苦,粉碎反动势力乌龟壳……”,这是村里由革命时期流传至今的红色歌曲。据介绍,村里的村民合唱团能用汉语、壮语完整地唱出30多首红军歌曲,是红军村里的“明星”。他们把红军歌曲唱出了田东,唱出了百色,唱出了广西。

在当地一座砖木结构、传承百年的书院,邓小平同志1978年亲笔题写的“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牌匾正挂在大门侧边。当年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时,曾与张云逸、韦拔群等革命先烈共同在经正书院工作、生活,经正书院遂成为领导右江地区土地革命的指挥中心。调研团师生走进这里,感受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右江大地心系红军的历史。

实践团师生专程赴百色起义纪念馆,重温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举行百色起义和开辟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感悟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崇高精神。

在黄文秀事迹展览馆,实践团师生共同回顾了黄文秀同志无私忘我的一生。在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黄文秀入党申请书中的这段话,正是对她一次次人生选择的最好注释。

山海相连促发展 思政一体育新人

实践团师生共同走进靖西民族高中,参观调研了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等重点项目建设成果,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实践团师生边走边看、边听边问,实地了解学校教育成果、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靖西民族中学岑德军书记、祝燃校长与实践团师生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边疆县域中学共建基地”揭牌。

调研感悟

李响

应用经济学院

博士研究生

本次调研,我从发展、开放、团结、国防四个方面,认识了新时代的广西、新时代的边疆。在防城港市,见证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积蓄发展动能,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在龙邦口岸,参观中国陆地边境规模最大的边民互市贸易区,体会开放带来的无限活力;在汉邦村,了解基层民族团结实践,感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力量;在边防部队,聆听巡逻官兵讲述守卫经历,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讲好边的故事,写好边的文章,为边疆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曹世祥

财政金融学院

博士研究生

在“大国边疆”广西行中,我们先后调研南宁市、防城港市、崇左市、百色市,来到东兴口岸、友谊关口岸和龙邦口岸,深入调研、总结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广西-东盟跨境产业链协作、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建设、贸易和通关便利化、跨境人民币支付与流通等高水平对外开放热点问题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为高水平开放建言献策。我们要努力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贡献更多的人大智慧、人大方案、人大思想。

李逸飞

财政金融学院

硕士研究生

深入边疆,才真正理解“读懂了边疆才是读懂中国”,才真切感受“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边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兴旺为边民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在八德村雷屯我们调研了集中连片的烟叶种植业,整村规模的桑蚕养殖,零成本、稳收入的产业模式不仅迅速改善了村民的物质生活面貌,更吸引前往粤、黔、赣地区务工的年轻人愿意返回家乡,振兴乡村。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意识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积极响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号召,为成熟产业和市场资金铺设穿越崇山峻岭的通途,以专业知识和青年力量为兴边富民书写新答卷。

赵熙萌

商学院本科生

深入田间地头、行走边疆热土,我们看到了立体和生动的边疆治理史,感受到了新时代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新故事新气象。走过雷屯和大汉村,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示范村迸发的勃勃生机;建设法治广场、创新和谐亭、感恩池、讨论村规民约,不仅普及法治思想,改善民居环境,更有效促进社会和谐。一代代村干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带着热情伴随热爱开创一番热血事业,这是我们青年学子学习的榜样。

张婷婷

法学院本科生

由壮美邕州至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从边民互市到农村建设,我们探访藏在山水中的绿野仙踪,感受中越边境的跨国人文风情,民族团结开出的幸福花、乡村振兴绘就的宜居图都令我难以忘怀。承千年历史,融八方文化,顺时代春风,赶世界潮流,广西抓住机遇、向海图强,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新时代的机遇结合起来,勾勒出一幅“人、海、城”构成的印象画。作为“先锋闯将”,人大学子也应牢记教诲、不负青春,将红色基因与专业、与时代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孙柳嘉

劳动人事学院

本科生

壮美广西,英模故地,在这方热土上发生着太多太多的感人故事:深圳校长祝燃放弃优越生活条件,与丈夫一同援教靖西民族高中,为偏远的地区带去先进的教育;苗族教师李春谋驻扎抵边村寨二十五年,无怨无悔只为坚守办学的初衷,在大山的深处点燃育人的火种;汉邦村驻村第一书记告别妻子与年幼的孩子,只身扎根边境线上的村寨,宣传法治思想守一方安宁;百色姑娘黄文秀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在脱贫的战场上带领白坭村民走出致富路,却也将青春岁月定格在而立之年……无数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作为新时代的人大学子,我们更应当肩负起新时代“先锋闯将”的使命担当!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