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实地走访学工系统各单位,了解学生工作开展情况、与师生座谈交流,并看望慰问北京2022冬奥会志愿者代表。副校长胡百精一同走访并主持座谈会。

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张东刚一行着重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资助、辅导员发展、学籍管理等工作,并参观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重点了解了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张东刚表示,要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课、“网络安全课堂”等鲜活的思政教育方式优势,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培养爱党爱国的新时代人才。心理健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特别关注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构建更完善的心理健康防护网。
在听取了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建设情况后,张东刚指出,要重视研究生的学生工作,结合并抓住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做好研究生入学、培养、就业等环节工作。

在招生就业处,张东刚详细询问了招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并指出,就业工作要从服务国家发展及服务学生成长出发,鼓励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在校团委,张东刚听取了关于思想政治引领、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的汇报,对“第一封家书”主题教育活动、“千人百村”社会调研、“陕北公学”原创精品话剧等团学品牌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多样性,提升学生在团日活动、实践项目中的参与感、获得感。

随后,张东刚一行出席学生工作座谈会,以“传承红色基因,造就时代新人”为主题,与各学院学工书记、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代表、学生代表进行交流。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委副书记唐颖汇报了学院充分发挥“朋辈互助”作用、开设独具社会学特色的“田野课堂”,协同服务学生成长的情况。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景阳汇报了在“以成就学生为使命,竭诚为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想办法”根本思路指导下开展学生工作的心得,并结合疫情防控和学业辅导工作分享了工作体会。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金霞以加强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党团支部协同育人,打造思政教育“移动课堂”三个途径为重点,汇报了学院研究生思想工作开展情况。应用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裴建锁汇报了学院在育人过程中的推出有益探索,介绍了“关键前八周”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与新闻学院一同开展脱贫攻坚史系列访谈暨“832”工程等情况。商学院团委书记张煦昀分享了工作感悟,认为学生工作要捕捉情绪于细微时、扎根工作于学生中,构建师生互信立足点,聚焦思想引领,围绕同学兴趣,融入主流价值的支撑点。“十佳班主任”、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本科一班班主任周铭在汇报中认为,班主任要“像父母一样思考问题”“像朋友一样感受问题”“像师长一样解决问题”,陪伴学生成长。
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本科生林泽玮、财政金融学院2021级硕士生曹世祥以及经济学院2020级博士生陈诚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经历和感受,汇报了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收获与成长,并围绕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向学校建言献策。
胡百精主持座谈会时指出,辅导员队伍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可靠力量,各位辅导员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细致用心做工作,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路径、新方法,把学生工作进一步融入人才培养大格局,做出成绩、做出水平、做出特色,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提升育人工作水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张东刚代表学校党委向学工系统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他表示,学工队伍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学生知心的好朋友。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工作的最大优势在于学校的红色基因和鲜明底色,拥有一支敢于担当、敢于拼搏、专业化程度高的学生工作队伍。面向未来,学生工作仍要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除了能力过硬,更需要情感炙热,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思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用心用情培养党和国家的建设者、接班人,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的精神和力量。
张东刚强调,学生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作为学工队伍的骨干,广大学工干部要在“大思政”格局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做立场坚定、政治过硬的引路人,切实抓好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二是要做服务大局、服务师生的实干者,真正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三是要做勇于探索、“独树一帜”的创造者,既深度挖掘传统与特色,又加快推动改革与创新。希望广大学工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眼中有“人”、心中有“爱”、脚下有“路”,坚持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解同学之所难,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推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工作在新时代不断开启崭新局面、迈上更高台阶。
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处、校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陪同走访并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