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感谢每一位“你”,直击最美毕业“寄”

发布日期:2020-07-19    

2020年初夏,北京新发地疫情突发。毕业生返校被按下暂停键,毕业典礼被搬上“云”端,而毕业生的行李也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化身毕业“寄”。

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更好地服务毕业生群体,在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中国人民大学迅速调整毕业季工作安排和各项措施,统筹协调各学院开展“一人一策”、“一对一沟通”打包寄送毕业生行李的工作,充分体现“人民、人本、人文”的原则,打造2020富有温情的最美毕业“寄”。各学院响应号召,在充分考虑学生诉求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相关政策有效地开展行李的打包寄送工作。

老师们为毕业生搬运行李上下奔波,在毕业生书籍深情签名寄语,组队结伴接力完成毕业生书籍的整理搬运工作,在完成行李打包的同时打扫宿舍卫生,以实际行动为同学们再上一堂关于爱与责任的课。志愿者们不辞辛苦,默默付出,在最美毕业“寄”留下属于自己的温暖。后勤职工坚守岗位,认真负责,用心用情为毕业生们的行李打包工作提供支持。

(各学院老师打包工作掠影)

学院领导、教师辅导员、后勤职工和学生志愿者们一齐上阵,化身为“主播”和“搬运工”。手机直播全景展示寝室内部,同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充分尊重学生本人意愿,细心整理收纳学生行李,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精心设计寄送方案,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和行李安全,站好育人服务的最后一班岗。

(志愿者风采)

在最美毕业“寄”,许多在校毕业生自发地为室友、同学打包行李,也将友爱打包,书写最美的青春故事。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李敏在完成自己的各项毕业事宜外,主动帮3名舍友进行行李打包、寄存和邮寄。八个半小时内,她整理了27件行李。在完成对行李的寄存和邮寄后,她又将宿舍整理得光洁如新,以另一种方式留存大家在宿舍生活的美好时光,给学校留下了珍贵的毕业礼物。

(李敏整理后的宿舍)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党方圆是第一批返校志愿者,参加学校毕业典礼相关工作的同时也在学院完成各项事务。他主动申请帮助同学们打包行李,通过网络视频,事无巨细帮助同学们查找确认行李物品,确保物品无误,完整无缺,将行李和时光一起打包邮寄给远方的室友。

(党方圆参与行李打包工作)

人大人用心用情打造最美毕业“寄”,也得到各界的聚焦和点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最美毕业“寄”采访交流活动走近中国人民大学,我校和部分兄弟高校就毕业行李打包寄存寄送等情况进行座谈交流,各大媒体参加采访交流活动,报道并点赞我校的最美“毕业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最美毕业“寄”采访交流活动现场)

最美毕业“寄”,寄的是行李,更是温暖、责任与大爱。向所有奋战在毕业“寄”一线的老师、同学、后勤人员们致敬,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毕业“寄”心语

@商学院分团委书记 张煦昀

当校园内老师们见面的问候语变成“走,打包去”,当校园内返校志愿者们见面的问候语变成“今天你打包了没”,当快递点和教二寄存处成了校内最繁忙的角落之一,当退宿台账里“是否已经完成退宿”一栏一个个从空白变成“是”,我为直至同学们离校也未能与大家当面说声再见遗憾,但更为同学们即将跃入人海、奔涌向前而倍感期待。只愿校园留给同学们的最后一个记忆关键词是“暖”,只希望大家记得,始终有一群温暖的老师同学在学校等着大家。

@艺术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吴玥

从未想过一个毕业季会如此“酣畅淋漓”!亲眼看着一百多个学生的名字在返校名单上增加,看到他们一个个入校领取这个校园给他们最后的回忆,看着一个个娇小的身躯因打包湿透脊背的身影,我想这个暑假也是一个让我震撼、让他们终身难忘的毕业仪式吧。在毕业寄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平日嬉笑打闹的孩子们配合和体谅,还有那些害羞说不出口的心疼。这次是一次太难得的机会,一次让我们走进你们生活的机会。好像从未与学生如此接地气的相处过,虽然暴露了一些别样的小风景,但亲爱的毕业生们,不用担心生活中的小邋遢成为老师们口中的谈资,因为我们都深深明白,这一个个行李包中,除了塞得满满当当的书籍、日用品、海报写真和毛绒玩具,还有这个校园对你们的满满深情、思念与祝福。相伴,在最美好的求学之路上;告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遇见。愿这份沉甸甸的毕业情,能寄到所有毕业生的心房。

@哲学院团委老师 韦莹莹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因疫情相隔,不能见面相送,所幸也能在打包行李的过程中,与大家进行短短两个小时的“云重逢”,我们很高兴能通过小小的屏幕见到许久不见的大家,听到同学们的声音,也希望能通过这一场特殊的“送别”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和学院对大家的牵挂和关心。感谢同学们的信任,希望能通过所有老师耐心细致的整理和打包,寄出我们对同学们满满的祝福和期待。青山一道,风雨共担,待到疫情消散,再与大家重逢于人大校园。

@品园区楼长李小革、赵静

亲爱的同学们,时间转眼而过,阿姨们仍记得你们初进公寓时青涩的面庞,如今已是落落大方,意气风发。那些个日日夜夜,每一声“阿姨好”“谢谢阿姨”还时刻萦绕在耳旁。“天冷了,多穿点”“放假回家,一路平安”,曾经阿姨们的唠叨你们是否还想再听。我们从陌生变成了一家人,你们开心时,阿姨们真心替你们高兴,你难过时,阿姨们愿意倾诉你们的烦恼,在这个家,虽没有豪华的装修,却有室友们的深情厚谊;没有父母的照顾,却有阿姨们的嘘寒问暖。这个特殊的毕业季,我们依然忙碌着配合院系老师志愿者做好打包行李工作,核实身份做好入楼,检查打包完毕房间,确保消防通道通畅……未来还有许多工作在等着我们。

今年我们虽不能当面告别,但请允许阿姨们最后唠叨几句“以后出门一定要带好钥匙了”“没有晚归登记了,但也要早点回家,注意安全”。前方的路还很长,请带上阿姨们最真诚的祝福,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未来可期!这里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

@北园楼长陈雪梅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6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原本约好在人大等你们相见,北京突发的疫情,停止了我们相见的脚步。

作为后勤集团公寓部北园区楼管阿姨,我们一直在巡视和守护好北园宿舍,因为疫情同学们无法回校,我会线上认真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化解同学们焦虑的心情,线下为假期留校同学提供细心呵护,关注她们身心健康,做好各项楼管工作,毕业季配合院系打包行李,核对名单、收发钥匙、为同学们取物…

最近看到一句话,很有感触,"没有一个夏天像今夏"。虽然沒有面对面跟毕业生们道别离,但是你们每一个人朝气蓬勃的身影,都珍藏在我们的心底。同学们即将开始人生新的旅途,愿所有的美好都如期而至,都能收获心中所期!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你们是阿姨眼中最亮的那颗星,祝毕业快乐!未来可期!

@经济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蒋莉薇

最初接到学院关于帮忙打包行李的通知的时候还是有一点不放心的,毕竟个人物品的收纳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后来班主任老师通过召开班会让同学们抛出自己的疑惑并将这些问题汇报给学院,学院为大家拿出了极其有针对性的方案。老师们帮忙收纳行李时全程录屏,打包也是事无巨细。行李的快递费也是由学院承担。

直到收拾行李的当天我才知道是班主任老师亲自帮忙收拾行李,看到平日里敬重的老师帮我们一点点将行李打包,心里既有点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温暖与感动。老师们在进到宿舍帮我们打包行李也非常有仪式感,在直播里看到老师把门锁打开,半年未见的宿舍出现在眼前,就像打开了封闭了半年的盒子。

感谢老师们细致的工作,也在此老师们说一声谢谢!

@公共管理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朱蕙桢

老师帮同学收拾打包时,那份认真耐心的态度、那种牵挂惦记的情绪,像极了四年前收到录取通知书要去学校报到时,家长帮孩子准备行李的样子:明明舍不得你离开,却依然坚定支持你远走高飞。

宿舍从满到空的过程,也是老师的T恤从干到湿的过程。特殊时期,虽然很多事的开展形式变了,但是情谊不变、愈益深刻。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李敏

疫情下的毕业季,我们无法线下相见,但却通过线上毕业典礼感受到本该属于这个盛夏的青春纪念。疫情下的毕业“寄”,我们暂时没有了火锅聚餐,但却通过行李打包邮寄体会到同学舍友间不变的情谊。作为人大学子,我自当使命在肩,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安排。身为众多毕业学子中的一员,我只是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身边的同学,换作是任何一位我的舍友,他们都会这样做,都会尽力且从容地应对这场大战大考!

@财政金融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秦天

7天时间,17个宿舍,百余张床位,上千件行李,作为一名返校学生志愿者,没像预想那样看朋友纷纷自远方来,倒是看行李件件赴远方去,也算是独属于我们的毕业回忆。感谢人大,从毕业礼包到行李打包,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学校家一般的温暖;感谢学院老师,举起手机直播,细心询问取舍,课堂外的你们也如此美丽。夏天起笔的故事终将在夏天落笔,愿我们的友谊四季常青,愿母校的发展蒸蒸日上!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联系电话:010-62513855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