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工作部联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北京回龙观医院共同举
办的大型公益系列讲座——“2006心理健康大课堂”2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据悉,高
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与社会专业精神医疗机构的互补性合作,此举尚属首例。
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甫德副院长当天作了首场讲座,主题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主办
方介绍,该讲座延揽了国内心理咨询团体一线专家、临床精神医学著名学者和部分高校心理健
康教育专家,他们将通过浅显的理论、丰富的案例、灵活的方式,既为高校学生工作干部、班
主任、辅导员、生命救援志愿者传授心理危机干预专业知识,探讨大众心理危机应对策略,也
帮助青年学生、心理或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或精神危机倾向应
对能力。
“2006心理健康大课堂”将于每月第三个星期六8:30-11:45,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
一楼1302教室举行,每次两场,全年共24讲。在讲座启动仪式上还开通了“心理健康港湾”网
站,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辐射面,主办单位还会将每场讲座活动制作成DVD、网络视频资料,
在网站上提供免费视频观看和下载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新清,教育部社政司思政处处长荆辉、北京市教工委宣教处
王达品,北京市回龙观医院院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和干预中心主任曹连元,北京市回龙观医
院党委书记黄惟汇、副院长杨甫德,北京市回龙观医院特聘加拿大著名精神病学专家、北京心
理危机研究和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力鹏等出席了2006心理健康大课堂的启动仪式。
王新清副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说,此次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大
化、普及化。中国人民大学于1987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中国人民
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
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咨询和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2005年以来,学校心理咨询室
每周咨询服务时间由15小时增加到38小时,并启动以“朋辈互助”为代表的团体咨询服务,校
内“周周有讲座,月月有活动”;同时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对班主任、辅导员、助理班主任、
团学工作系统干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学校今年还将增设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增聘兼
职心理咨询师。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和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力鹏也表示,举办心理健康大课堂重在专业
知识的普及和辅导。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有关数字表明,全球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11
%,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4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
大疾患。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只有不到10%的抑郁症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在社会
转型期,如何帮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化解心理危机、治疗心理疾病、塑造健康的心理行为模式
,迎接社会挑战,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