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我校《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系列课程第四讲在公共教学一楼1302教室举行。原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教授为我校学生作“共和国农村变革的六十年”的专题报告。郭书田教授已80岁高龄,执意坚持站着给同学们做了三个小时的专题报告,全场座无虚席,掌声连连!

郭书田教是“三农”战线的楷模,六次向中央建言献策,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农业部第三届软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农村社会学会会长、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等。
郭书田教授首先从对农民的基本认识切入,结合毛岸英务农的具体事例,深刻阐述了中国农民的重要意义,并对新农村建设的含义进行了精辟解释。他指出,中国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农民始终是重要的群体,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并叮嘱同学们“要认知国情,就要认知中国的农民;要体味责任,就要体味对农民的责任。”
接着,郭书田教授介绍了六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农民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农业问题的历史性和复杂性。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国农民在历史上作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而后,郭书田教授通过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互助合作阶段、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等中国农村的重大事件介绍了中国土地的变迁,并用大量数据和事实生动说明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各项设施的不断完善。

最后,郭书田教授将农村改革的过程总结为:解放思想,群众创造,专家肯定,领导认可,政府规范,并与同学们分享了农业发展与进步的三条经验: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因地制宜。
报告结束后,郭书田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互动。同学们围绕农民利益保障、农村环境保护等问题纷纷提问。郭书田教授都作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为同学们推荐了《晏阳初传》、《大师费孝通》《农业与工业化》三本书籍,并向学生工作部老师赠送了自己撰写的论文《论大学生“村官”》。郭书田教授的精彩报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深受感染和启发。报告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