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我校《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系列课程在公共教学一楼1302教室正式开课。73岁高龄的清华大学刘美珣教授作首场报告,主题是“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成就、经验、问题、前景”。讲座由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白连永主持。报告持续了3个半小时,全场座无虚席,掌声连连!
课前,白连永老师对本学期开展的国情教育系列课程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刘美珣教授作了详细介绍,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与景仰之情。
在讲座中,刘美珣教授主要就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及基本经验、中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中国面临的机遇与发展前景三个热点问题,分别从历史视角、全球视角以及多维视角三个角度进行了全面解读。
首先,刘美珣教授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她通过经济增长、外贸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等多方面的详实数据,向同学们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谈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她引用俄罗斯作为对比,通过俄罗斯触目惊心的两种反向历史巨变,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所选择的这条渐进的、体现中国特色的、从本国国情出发的改革道路毋庸置疑的正确性。
之后,刘美珣教授讲起了当今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她指出,中国现在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让转型来得更加剧烈,更加复杂。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状况也逐渐凸显。城乡二元结构、区域结构失调,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生态、资源等问题不断报警,腐败屡禁不止,社会矛盾加大等问题让中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未来的发展必须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最后,刘美珣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中国面临的机遇与发展前景。谈到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她指出,中国面临风险临危不惧,宏观调控得力,仅在高盛集团倒闭的第二天,国务院就拿出了四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有效地保证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实现。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她充满信心地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巨大,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将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但这样的进步需要经济发展方式、政治体制等社会多方面的不懈调整,而年轻的大学生们正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主力军。
报告的最后,刘美珣教授以“全球视野、科学定位、居安思危、任重道远、做好自己、前景光明”作为结束语,深情地鼓励每一位同学肩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未来更在于青年”,希望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努力创造出希望”!
刘美珣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课程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与依依不舍中圆满结束!
本学期,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的历史责任》系列课程成为我校本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主讲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等多位学界泰斗,内容涵盖航天、经济、环保、政治等各学科、各领域,对我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增强主人翁精神和历史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