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宝塔山下留脚印 延安精神再寻根——红船领航延安实践团参观学习纪行

发布日期:2013-05-06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民主革命时期的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全国革命的圣地和大本营,更是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心灵家园和精神源泉。重走长征路,再赴宝塔山,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在今天对于所有的中国共产党员而言,都具有更加深刻的时代意义——发扬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找寻自己灵魂深处的根。

2013年4月25日至30日,中国人民大学“红船领航——新生党员先进性熔铸计划”选拔的十名新生党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虎生等教授的带领下,与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本科生一道,前往陕西省延安市参观、学习、实践,向着心中的灯塔,再寻延安精神。

在延安的参观学习过程中,新生党员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杨家岭等革命旧址,登上了凤凰山、清凉山和宝塔山。当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鲁艺等等熟悉的词语成为现实可感的参观地点,新生党员凝神聆听讲解,感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如此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坚持理想信念的不易,亲身感受革命年代我党在排除万难中创造的辉煌奇迹。延安大学教授高尚斌、杨延虎、雷晓倩、贺永泰等为人大师生现场讲授了《张思德精神与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的讲演》、《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六届六中全会及其历史意义》和《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辛逸、何虎生、王向明、杨德山四位教授的专题报告,更让新生党员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和党的精神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此外,新生党员还前往延川县梁家河村考察。梁家河村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新生党员亲身感受习总书记四十年前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高峻的山峰、匮乏的物质条件、潮湿阴暗的窑洞,大家都非常佩服习总书记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认识到要更加珍惜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离开延安前,登上清凉山,参观中国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旧址。尽管山路崎岖险峻,上下不易,路途遥远,但是新生党员与马院大三同学一起,为着人大学子“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精神追求,不论艰难和辛苦,依然兴致极高,坚持参观陕公。这也是在新生党员在找寻党员精神之根以外,发现和追寻人大精神之根。

在延安的实践活动中,人大师生还与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师生共同交流联谊。两校前身都是陕北公学,可谓同根同源,都是新时代“中国梦”的追求者,两校师生相处融洽,增进了友谊。

五天的参观实践结束了,但新生党员对党员身份、党性修养、党的精神和党的传统的追寻、继承和发扬有了更新的认识,政治觉悟迈上了新的台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新生党员纷纷表示,回校之后要身体力行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中继承创新,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同学,共同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联系电话:010-62513855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