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部
10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理想人生”名家讲坛主题报告在我校如论讲堂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杰出校友海淀区法院副院长宋鱼水法官以“做经济时代与法律时代的耕耘者”为主题,为在场的2012、2013级“红船领航”新生党员先进性熔铸计划学员和“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的学员上了精彩的一课。
在讲座中,宋鱼水法官首先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向大家介绍了其自身作为一个党员在工作中的思考与体会。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更加深入的体会,宋鱼水法官特意从“为什么‘标的’越少的案件越难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审判的艺术”这三方面为同学具体讲述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在寻求解决办法中所进行的思考和领悟。

在困扰很多人的廉洁问题上,宋鱼水法官认为,我国政府之所以进行法律建设,就是要让关系成本减小,公正加大。只有制度的公正才能从最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所以如果当事人因人情关系受到帮扶,他可能确实在一次案件中得到了正当或不正当的利益,但他失去的是对社会制度的正确认知,失去的是心中的公正感。所以法官为了当事人的长远利益考虑,也应回绝这种人情请求,力保司法的公正廉洁性,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宋鱼水法官也给在场的同学们留下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在文化层面上建造一种廉洁的文化?”
接下来,宋鱼水法官又通过讲述自己与胡主席的一次对话、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中代表基层党员发言以及汶川地震中赶赴灾区这三件具体的事例,展示出一名共产党员不断思考的先进性和一心为民的情怀。
之后,宋鱼水法官又回忆了自己在海淀法院的工作经历,她指出,在进行法律方面的工作时,我们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反复论证。而对于“法律与经济的关系”,宋鱼水法官认为,如今学经济的人在思考怎样把蛋糕做大,学法律的人则在思考怎样把蛋糕分好。两者需要相互妥协、博弈、辩论,最终达成一个共识。
最后,宋鱼水法官向在场的同学们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她希望在每个人都需要寻找内心归属感的情况下,每个党员都可以从党的队伍中寻找归属,因为实践证明党是最具有先进性和凝聚力的组织。宋鱼水法官还强调法律是和变革接轨的,我们应该用建构的方式完成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虽然在建设中会存在许多争论,但我们还要在争论中达成一种共识,从一个争鸣的时代走进一个共识的时代。
在随后进行的现场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来自法学院2012级的赵小砚同学就在法律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宋鱼水法官请教,宋鱼水法官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还鼓励大家对于问题要多进行探讨、调查,要关注探讨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随后,宋鱼水法官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都结合自身实例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地回答。
在讲座开始之前,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牛维麟教授与为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教授分别为宋鱼水法官颁发了“红船领航”新生党员先进性熔铸计划项目顾问和“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校友导师的聘书。
“红船领航”新生党员先进性熔铸计划是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路线图中的重点项目。为保障“红船领航”项目的顺利进行,迄今为止,已聘请五位专家作为项目顾问。此外,“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也是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路线图中学生领导力培养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光华思源工程”的资助下,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永庚公益项目于2012年11月合作设立。项目为期三年,分别以“关爱和社会责任”、“创新与社会发展”、“沟通和全球视野”为主题组织学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其中,校友导师制是“求是思源”项目的一大特色,至今已聘请三位校友导师,他们将对“求是思源”学员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悉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