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清晨,晨曦刚刚洒进校园,中国人民大学2014级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现场便迎来了第一批新面孔,一站式服务、快速高效的流程给新生和家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了做好2014级贫困新生的迎新工作,学生工作部在开学前进行了精心的部署,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资助帮扶工作方案,突出“立体资助”概念,延伸资助工作的空间和时间,力求在入学学生资助工作中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多层次、重实效;强基础、促发展”。

资助服务,生活保障
为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能够顺利入学,中国人民大学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讲求务实高效,纳入多种资助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资助体系。一方面,学校精心筹划各类资助项目,除缓交学宿费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获得物质和经济资助;另一方面,学生处、财务处、学院等部门联合实行一站式服务,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绿色通道还为新生设计了一张专用的“绿色通道速通卡”,涵盖绿色通道各个项目,真正实现一卡在手,校内通畅。以自强社成员为主的“绿色通道服务队”,使新生能够享受到从车站到现场再到宿舍的全程服务。
本着尊重、信任、支持的原则,绿色通道工作人员高效率地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办理各种手续,并提供相关的服务。每位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人大新生都可以获得一份包括自行车、书包、U盘、餐卡、电话充值卡套餐、卧具、学习生活用品购物券等在内的学习生活用品大礼包。学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物质资助,解决其入学初期的经济困难,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保障。此外,我校为通过绿色通道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免除军训费和体检费,并为其现场免费办理学生平安保险;同时,对于来自灾区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和特别困难的新生,人民大学还提供1000元的奖励性贷学金以方便学生学习生活。
领导关怀,暖人心腑
9月9日上午6时许,“绿色通道”迎新工作全面展开。当天上午,靳诺书记、陈雨露校长、张建明常务副书记、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吴付来副书记、洪大用副校长等校领导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来到绿色通道现场,关切询问绿色通道报到的开展情况,并与在场师生和工作人员亲切交流。

靳书记强调,在对经济困难新生予以资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然地融入到学校的新集体中,对他们的自尊予以保护,给他们家一般的温暖。靳书记、陈校长分别向2014级新生罗同学、廖同学、以及来自西藏的白玛同学赠送了寝具和自行车,祝福他们大学生活顺利。

随后,自强社的同学们向陈校长介绍了自强社志愿者的迎新工作和迎新特刊,校长高度评价了自强社在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便利的同时保护了他们自尊心的做法,并指出“自强精神”是人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困难同学的帮扶不仅在于开学期间的帮助,更在于在校期间的长期扶持。校长表示,期望绿色通道越办越好,这是让困难同学融入人民大学大家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绿色通道通到每个同学的心里去,成为在校老师与同学群体之间的一个情感纽带,向家长和社会展示人民大学作为人文社科领域名校的人文关怀。”
截至9日下午6点,学校共为24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绿色通道手续。
学生为本,热线热心
人民大学的绿色通道一直坚持有延伸、重交流,提前筹备,优质服务,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今年7月份开始,我校便启动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相关工作。一方面,继续开展“人大使者家乡行”活动,深入新生群体解决学生困难;另一方面,丰富“资助信息咨询平台”,解答新生资助政策咨询。从8月20日开始开设暑期新生资助工作热线,由两名曾接受过资助、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在校研究生承担相关答疑工作。热线开通之前,我们对接线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确保上岗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解答新生提问。工作工程中,对每位学生来电进行登记,并重点关注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受灾情况。作为学生入学资助帮扶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资助工作的原始材料,我们对电话记录进行整理,并将材料下发有关学院,对重点同学入学资助工作给予重点关注。本期,我校“资助工作热线”接受100余人次学生咨询,咨询资助工作内容主要侧重在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绿色通道等方面。在做足前期帮扶工作的同时,我校还将绿色通道向后延伸,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绿色成长”计划。
精神帮扶,绿色成长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自强社、雁行人大和迎新志愿者在绿色通道现场迎接新生,为贫困新生发放《新生入学关怀计划》手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编资助刊物《弄潮》和我校优秀学生的励志成长书籍。此外,学校还在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现场设置“心理健康加油站”,安排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和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师为同学们开展关于大学学习生活适应性的辅导;设置“灾区新生服务站”服务受灾新生,了解学生家庭受灾情况,及时讲解学校有关资助政策,并为该类学生提供“受灾学生临时困难补助”;设置“励志成才加油站”,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骨干为新生讲解学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的各类活动,并邀请学生加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在入学之后,围绕着“绿色成长”计划,我校依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自强社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远期职业规划,并通过培训、讲座、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全方位、多渠道的发展助学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机会。学校一直强调资助和育人相结合的工作理念,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学生从“他助”到“自助”,再到“助人”。
志愿助人,薪火传递
在绿色通道现场,我们总能看见身披绿色绶带的绿色通道志愿者,他们引导同学们填表、领物资,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其中一位秦同学已经大四了,他说“我可能很快就要离开中国人民大学了,在这四年中,人大给予我许多,我希望能在最后一年的时间里帮助学校做更多的事情。”另一位康同学则是连续两年担任绿色通道的志愿者了,他表示“我刚来到人大的时候也很迷茫,是许多师兄师姐带领我一步步熟悉了这里的生活,所以我愿意继续为师弟师妹们提供帮助。”从志愿者口中我们得知,为更好地服务新生,他们有些人凌晨3点多就已起床,开始为绿色通道的工作忙碌。在烈日炎炎的明德广场上,他们要坚守一天,但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充满激情地忙碌着。
面对他们的热忱帮助,许多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人大新生纷纷表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并表示自己也愿意投身其中。来自安徽的财政金融学院新生赵同学表示,绿色通道服务很完善,老师与师兄师姐的服务态度很好,同时希望未来自己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并多参与社会实践。来自湖北的文学院新生方同学则说:“经过学校老师与师兄师姐的介绍与帮助,我们对大学生活有所了解,也收到了来自学校的物质方面的帮助,我们都很感激。在大学里,我们也要具备更多的人文关怀,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自2010年以来,人民大学绿色通道工作坚持“全方位关心、多元化资助、分层次实施、保重点对象”的工作思路,不断延伸工作手臂,按照教育部和学校要求建立了包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资助帮扶在内的完整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今后,我校还将不断创新资助工作形式,努力延伸资助工作的时间空间,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