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有限空间,无限“拾光”——公寓学习活动空间成为服务管理新平台

发布日期:2015-03-12    

2014年12月底,北园社区拾光小屋伴随着书法研习会新年笔会等活动正式亮相,这标志着我校2014年学生公寓学习活动空间创建工作画上句号。自2011年底以来,我校在学生公寓内共拓展学习、活动室10间,总计约365平方米。其中,2014年先后建成了品园一楼、品园二楼、东风六楼、知行四楼、知行五楼、北园二楼共7间拾光小屋。

2009年,学生工作部在品园六楼率先开辟学生活动室,至2010年共建成6间活动室,总面积约130平方米。在2011年底品园六楼设立两间通宵自习室后,公寓辅导员和自管会同学于2012年积极筹划多功能学习室和活动室的建设事宜。

2012年12月底,东风七楼拾光小屋投入使用,标志着学校对公寓学习活动空间建设的探索进入新阶段。“可以说,小屋从最初的四白落地到如今的舒适实用,都是同学们花费心思、亲力亲为的结果。”原公寓辅导员王志凯感叹道:“‘拾光’这个名字寓意拾获青春的大好韶光,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两年来,依托拾光小屋,东风七楼成立了书虫俱乐部,开展了读书沙龙、读书日等活动。

拾光小屋集学习室、活动室、阅读室、发展辅导室于一体,是学生公寓内开展辅导、服务工作的重要平台,也寄托了学校对同学们珍惜每一寸时光的美好期望。拾光小屋的推广建设工作于2013年下半年启动,并于2014年5月在品园一楼和品园二楼完成,8月在东风六楼完成。这三间小屋的建设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小屋中还配置了我校“读史读经典”项目指定的必读书目。在建设同时,自管会的同学还在逐步探索拾光小屋的运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提高其利用率。

2014年下半年,住宿辅导中心和自管会通过不懈努力,开始在长期缺乏学习活动空间的知行社区和北园社区建设拾光小屋。12月底,知行四楼、知行五楼和北园二楼共四间拾光小屋分别以天空蓝、丁香紫、樱桃粉和大地黄的面貌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从开始的整体构想,到设计图的反复修改,再到比选家具,以及最后一件一件进行摆放,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花了大量心思。”自管会的廖盖伦同学说,“大家特别为知行四楼两个以讨论、会议为主要功能的小屋起了‘兰欣’、‘紫趣’两个雅致的名字”。公寓辅导员们也为小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辅导员刘祝君表示:“北园社区拾光小屋有两‘最’两‘唯一’:面积最大、装饰设计最复杂,唯一可对外开门、唯一设在研究生社区。虽然建设过程非常艰辛,但看到建设成果后心里无比温暖和感动。”

四个社区拾光小屋的建成开放,赢得了同学们的称赞。史琰鹏是品园二楼拾光小屋的常客,他风趣地说:“自从有了拾光小屋,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自习啦!不用走出公寓就可以找到自习室,真是宅男福利呀。”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1班在北园拾光小屋开展了新年联欢会。班长李志称赞道:“小屋很宽敞,桌椅摆放很灵活,整个小屋的基调、色彩明亮,非常适合举办团体活动。”目前,拾光小屋除了供同学学习外,还开展了生日会、读书会、生活沙龙、主题班会等各种团体活动,此外,还于2014年下半年成为新生宿舍长工作坊的主阵地。小屋的多功能服务与辅导作用愈发凸显。

2015年,住宿辅导中心和自管会将继续开展拾光小屋建设工作,力争让每一栋本科生公寓都有拾光小屋。或许某一天,拾光小屋会成为人大学子的共同记忆。拾光小屋,小屋时光,希望这小小的包含关爱的空间,能够记载和陪伴同学们在学校的每一个日夜,点亮一段段美好时光。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联系电话:010-62513855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