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读史读经典”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公教3101教室开讲。历史学院孟广林教授为同学们解读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分析其价值及局限性,平实又精彩的讲演吸引了众多同学前来。
讲座伊始,孟广林教授用感情充沛的语调向我们介绍了这位闻名遐迩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孟教授引用了金庸在1946年阅读《历史研究》后的评价:“我如能受汤因比博士之教,做他的学生,即使今后穷困潦倒,颠沛困苦……,那也是幸福满足的一生。”

随后,孟教授从文化形态史观的角度分析了《历史研究》的内容。文化形态史观又称历史形态学(Morphology of history),其揭示了文明诞生、生长、衰落和解体的规律性,正如别人所说:“这部著作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不小心做了哲学家的工作”,更被称为历史学的哥白尼革命。

紧接着,孟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历史研究》的价值及局限性,指出其价值主要在于:第一,它在深层反思中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思想禁锢,打击了“种族中心论”和西方“历史统一”的错觉;第二,它建构了“挑战和迎战”互动模式的文化发展动力理论;而其局限性在于:第一是“英雄史观”,将普罗大众视为可有可无的力量;第二是“信仰决定论”,忽略了物质基础在文明之间挑战和迎战的作用。

最后,孟广林教授告诉同学们,汤因比两次访中,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他认为中国历史虽动荡纷争,但一直延续着大一统的文明,中国的“天下主义”精神和儒道思想对人类未来的和谐文明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预见了当今中国的崛起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