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感恩思源 星火常在”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 一期学员结业典礼暨四期学员开班仪式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16-05-30    

5月2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一期学员结业典礼暨四期学员开班仪式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宋大 我、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基金执行负责人王灿、人大91级校友温子健、94级校友杨得志、94级校友沙云龙、97级校友路伟等“求是思源”校友导师 代表以及项目各期指导老师与辅导员出席活动,“求是思源”各期学员参加此次活动。一期学员周东歌和四期学员车宗凯共同主持。

活动伊始,“求是思源”项目负责人、党委学生工作部邓晖老师向在场嘉宾介绍了三年来思源项目实施情况。截至目前,“求是思源”项目已有四期共120名 学 员、10名指导老师、8名辅导员、43位校友导师。前三期学员走过了全国16个城市,并前往新加坡学习调研。邓老师用一连串的数字和事例形象展现了“求是 思源”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

随后,宋大我部长和王灿女士为人大91级校友,北京日报编委、长安街知事新媒体副总监温子健,人大97级校友、影视电影投资人、《大圣归来》出品人路伟颁发了校友导师聘书。

“求是思源”一期学员“感恩思源”结业典礼正式开始。在开场视频中,学员们深情回顾过去三年的支教调研经历,憧憬着十年后的未来,感慨在求是思源项目中 收获的成长与精彩,向所有人表达着自己的感恩之情。一期学员代表黄圣淳、李岸东在发言中表示,“求是思源”这三年意义非凡。这段经历实实在在塑造着他们的 思想和行为,他们在贴近社会的实践中,学会认识自我和承担责任,将时刻把饮水思源,回馈社会的精神铭记于心并付诸行动。三年前在内蒙支教时结识的准格尔旗 民族中学的同学们也发来视频送上对哥哥姐姐的祝福。

学员代表发言后,宋大我部长、王灿女士和杨得志导师、沙云龙导师共同为“求是思源”一期辅导员和学员颁发荣誉证书和结业证书。

面对毕业的一期学员,校友导师、指导老师和辅导员深情寄语。人大94级校友、中央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社副总编、校友导师杨得志希望大家永远记住 “求是思源”四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常怀感恩之心,不忘本,做实事。从切身体会告诉学员,做好你自己,忘掉你自己,要心无旁骛,淡泊名利,埋头 苦干,发光发热。人大94级校友、朴新教育创办人、校友导师沙云龙表示羡慕思源的学员们找到了一群人生的挚友,他希望思源的同学们,日后无论在哪里,都要 发出“强烈的信号”,展现“求是思源”人的气质和担当,有所作为。并且,在珠三角地区调研实践时,曾给予一期团队大力支持的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友会副会长 陈燕燕导师、誉衡金融服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施小军导师也发来视频,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接着,一期指导老师金添及辅导员吴秋翔分别向帮助过“求是 思源”的领导、老师及前辈们表示感谢,并向一期学员送上寄语。

随后,“求是思源”四期学员“星火常在”开班仪式正式开始。四期新学员集体亮相。在灵动活泼的诗歌朗诵、书法与绘画中展示出了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并将全体学员亲手绘制的、汇聚着四期“思源人”心意的作品赠送给永庚公益基金捐赠人朱伟人先生,表达对朱先生衷心的感谢。之后,四期的学员代表也现场表达 了自己加入思源的心声。

新聘任校友导师温子健、路伟为新学员献上寄语。温子健导师谈到人民大学的时光是自己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这几年里,不要浪费宝贵的 时间,挥洒自己的青春,激发智慧,在大学的白纸上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路伟导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大学故事,希望同学们能实事求是、珍惜时光,勇于承担社 会责任,积极发展个人能力,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永庚公益基金执行负责人王灿女士致辞。她表示,“思源”已经融入了她的血液,项目的目标和使命就是为未来中国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的领军人才。王灿女士强调,思源“受助、自助、助人”的核心理念应该一直贯穿在大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希望大家能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

党委学生工作部宋大我部长发表总结讲话,并向“求是思源”四期团队授旗。他真诚希望即将毕业的一期学员能带着从“求是思源”中获得的精神财富,在未来道 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建功立业,也希望四期新学员能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继承人大精神和“思源”精神整装出发,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活动最后,一期老学员为四期新学员亲自佩戴“思源”徽章,标志着“求是思源”四期学员正式加入了思源大家庭。整场活动也在两期学员一同合唱的团队歌曲《星之所向》中圆满落幕。

活动开场前,在逸夫会议中心场外,学员们还在“感恩思源•星火常在”的主题背板上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合影留念。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是我校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基金于2012年11月合作设立的优秀学生培养项目,同时,也是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路线图中“先进性与领导力训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沈佳音 陆宇虹

图/黄骏儒 肖雅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Copyright © 2018-2022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  知行F楼6层

邮编:100872      联系电话:010-62513855     电子邮箱:xsc@ruc.edu.cn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