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教工委公布了第五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获奖名单,我校住宿辅导中心申报的“着力构建住宿辅导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项目荣获优秀奖。

我校住宿辅导中心以思政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工作导向,充分挖掘学校不同群体和岗位的育人元素,促进思政工作“从全面施工到内部精装修”的升级,既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和实效性,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创新公寓管理体制,构建全员服务体系
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学校聚焦公寓辅导这个短板弱项,以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成长成才为目标导向,对原有的公寓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和住宿辅导中心,建立起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公寓管理服务机制,实现“社区——公寓——宿舍”管理模式和“学院——班级——宿舍”管理模式的同频共振。

(2017年9月,新生宿舍长培训)
充分挖掘育人元素,打造住宿辅导队伍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校院联动、学生参与、结构合理的住宿辅导队伍,其中学校层面的研究生兼职公寓辅导员有近100名;学院层面的住宿辅导员以学院的兼职学生工作辅导员队伍为主;学生层面一方面成立了有300人规模的公寓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另一方面依托朋辈心理咨询、学业成长辅导等特色项目,建立了一支80余人的朋辈心理咨询师和朋辈学业辅导队伍。为把住宿辅导队伍打造成责任心强、素质过硬、敢于担当的工作团队,我校对公寓辅导员群体,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素质拓展、技能大赛、辅导员沙龙等活动,全面增强其在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8年元宵节活动,老师与同学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寓服务于管理之中,提升服务育人质量
目前住宿辅导的工作重心,一方面是落实学校有关公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公寓的安全、卫生和文明检查,确保学生住宿公寓的安全清洁,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是广泛开展住宿调查,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把规范管理的工作要求与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全力营造一种治理有方、管理到位的育人氛围和环境,实现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目标。

(住宿辅导中心开展宿舍安全检查,举办新生宿舍形象设计大赛)
发挥公寓辅导员骨干力量,开展特色公寓活动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建成四类公寓住宿辅导平台,包括辅导员工作室、成长辅导室、活动室和学习室。辅导员工作室是解决学生公寓住宿问题的直接工作平台;成长辅导室包括“朋辈小屋”和“拾光小屋”,朋辈小屋实现了心理咨询工作进公寓进宿舍的目标,“拾光小屋”组建了书虫俱乐部,是公寓内的休闲阅读空间;活动室为活动培训、社团会议、亲朋小聚提供了基本设施;学习室则为学生自习提供了安静的学习环境。

(温馨的宿舍一角)
学校依托公寓辅导员这个骨干力量,根据学生不同学年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宿舍”评选活动,将“文明宿舍”和“十佳宿舍”设立为校级集体类奖项;开展公寓事务恳谈会,制定公寓事务提案制度和调研制度,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在生活服务上,各公寓均配备了《北京日报》《参考消息》《南方周末》《体坛周报》《心理月刊》《昕薇》等报刊杂志以及关于修身励志、心灵成长、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书籍,还购置有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以及器材箱、针线包等物件供同学们免费使用。

(住宿辅导中心举办的十佳宿舍评选活动现场)
住宿辅导中心还根据公寓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生活需求,开展个性化、接地气、有干货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服务关爱类(宿舍美化大赛、新生宿舍形象大赛、早餐活动、迎新咨询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日活动),成长学习类(“一勺之见”大学生活热点沙龙、 “大学ING”成长分享会),公益爱心类(地球一小时活动、世界无烟日活动),文娱分享类(校园摄影比赛、光棍节活动、感恩节活动)等四大类公寓活动。

(开设面花工艺体验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住宿辅导中心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已经逐步形成一个集学习、生活、娱乐、成长为一体,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崇德向善的住宿辅导体系。在全面提升学生思政工作精准性,打通服务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征程中,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远路上,住宿辅导中心将会一如既往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洪荒之力”为同学们打造一个温馨、和谐、文明的住宿环境。

(八十周年校庆,寓见时光,回忆美好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