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2019级本科同学: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自2014年开始在全校本科生中实施“读史读经典”项目,并将其建设成为学校培养厚重人才、探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发展的品牌。目前,该项目分为通史断代史阅读学习和专门史阅读学习两个课程阶段,各计1学分。
根据2020年“读史读经典”项目实施规划,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现将2019级本科生通史断代著作阅读课程相关安排通知如下 :
一、课程组织
通史断代史著作阅读课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统筹负责,学生学业发展协会协助开展,各学院和行政班组织实施。
该课程任课教师职责由研读导师和读史辅导员共同承担。研读导师由各学院选聘,一般由班主任担任;读史辅导员由党委学生工作部联合相关学院选聘。
二、课程内容
(一)史学著作研读
同学们阅读通史断代史经典著作(分为精读著作和泛读著作著作)并撰写读书报告,记为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
(二)读史活动参与
同学们积极参与读史活动,参与情况记为平时成绩。其中,经典导读讲座由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精读著作进行专题讲解,同学自主报名听讲;研读交流活动由各班级自行组织开展。
三、成绩评定
通史断代史著作阅读课程满分100分,分为平时成绩(占40%)、期中成绩(占10%)和期末成绩(占50%)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40%)
1.经典导读讲座参与成绩(50分)
党委学生工作部将举办20余场线上精读著作经典导读讲座,同学通过腾讯课堂等网络平台听讲,报名并按时全程听讲1次,计25分;参加两次以上讲座者分数不累计。本项成绩在所有讲座结束后,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反馈至学院。
2.研读交流活动参与成绩(50分)
研读交流活动由读史辅导员具体指导,学习委员等班委会成员协助,主要以线上方式开展。活动应紧密围绕史学著作阅读中心任务,内容包括学术规范讲解、读史心得分享、史学观点探究、史据史论辨析等方面。各班级须力戒形式主义,确保人人有参与、人人有分享、人人有收获。
本项成绩由读史辅导员根据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出勤、表现等情况评定,满分50分。参与活动不认真、迟到早退、表现不佳的,酌情扣分;未参加活动的,不予计分。
(二)期中成绩(满分100分,占10%)
同学们在泛读书目中至少选读1部著作,并按照规范格式独立撰写1篇读书报告,报告正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研读导师和读史辅导员共同评定本项成绩。
(三)期末成绩(满分100分,占50%)
同学们在精读书目中至少选读2部著作(须为不同类别),并按照规范格式独立撰写2篇读书报告,每篇报告的正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每篇满分为50分。研读导师和读史辅导员共同评定本项成绩,并推荐优秀读书报告。党委学生工作部评选优秀读书报告,并推荐参评“得到奖学金”。
严禁学术不端行为,读书报告每篇重复率不得超过20%。各学院和班级要做好自查、抽查工作。学校对读书报告进行抽查,如发现重复率超标,或者有抄袭、剽窃、造假等各类学术不端行为,课程成绩记为零分,须于下一学年重修;并视情节对违纪人给予纪律处理。班级读书报告违规情况较多的,将追究研读导师和读史辅导员的责任。
四、课程安排
(一)项目动员阶段
5月上旬至中旬,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学院专职辅导员、研读导师和读史辅导员线上培训会,并发放工作指南。
5月下旬前,学院督促和指导研读导师和读史辅导员做好对接工作,并举办课程说明会,向学生讲解课程各项情况。
(二)经典研读阶段
1.阅读和写作(5月至8月):同学们在研读导师和读史辅导员的指导下确定阅读书目、认真阅读相关著作并撰写读书报告。
2.泛读著作读书报告提交(7月上旬):同学们向研读导师和读史辅导员提交泛读著作读书报告。
3.精读著作读书报告提交(8月中旬):同学们向研读导师和读史辅导员提交精读著作读书报告。
(三)活动参与阶段
1.经典导读讲座参与(5月至7月):同学们自主报名参与线上导读讲座。7月下旬,党委学生工作部学业辅导中心向学院反馈经典导读讲座学生参与成绩。
2.研读交流活动参与(5月至7月):读史辅导员指导班级策划组织各类研读交流活动,并做好记录和评价工作。
(四)成绩评定阶段
1.成绩评定录入(8月中下旬):研读导师与读史辅导员核定学生成绩,并在本科生教务系统中完成成绩录入工作,总成绩优秀(90分及以上)比例不得超过50%。
2.读书报告抽查(9月):党委学生工作部学业辅导中心抽查读书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针对项目开展具体事项,学校已经制作《学习指南》供同学们阅读、学习。
党委学生工作部
2020年5月20日